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章汉夫
2022-07-30 10:29:50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章汉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曾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新华日报》总编辑、香港工委书记、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章汉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曾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新华日报》总编辑、香港工委书记、外交部常务副部长。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1905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父亲谢仁冰是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早年进入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学习,1926年赴美留学。1927年,参加美国共产党,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受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随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
1931年1月,章汉夫从苏联莫斯科回到中国,先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捕后,担任代理省委书记。同年12月,章汉夫在香港被捕,经父亲多方疏通营救,被押送出境。不久,在上海接上中共组织关系,任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章汉夫、潘梓年等在武汉筹办《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至重庆继续出版发行,章汉夫任《新华日报》总编辑,撰写了很多社论和各类文章。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使《新华日报》发挥了“抗战号角、人民喉舌”的作用。1945年4月,随董必武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任中国代表团秘书。解放战争期间,前往上海筹备出版《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后被派往香港负责主编《群众》周刊香港版,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从事统战和宣传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初,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正式成立,章汉夫任外交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是前两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和陈毅的得力助手,参与了许多外交大事,如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与多国进行建交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谈判,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4年,章汉夫代表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并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第一次在国际条约中正式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61年5月,章汉夫随陈毅副总理出席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日内瓦会议谈判达成协议,通过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宣言的议定书》。1965年,陪同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10周年纪念会并访问印尼。1966年4月,陪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1966年6月,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
1966年7月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章汉夫遭到诬陷和迫害,1968年3月被关到北京昌平县秦城监狱,备受折磨。1972年1月1日,章汉夫在北京秦城监狱含冤逝世,年仅66岁。1979年,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