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大夫魏犨
2022-09-24 14:08:30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魏犨,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曾任戎右,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中,率晋军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
魏犨,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曾任戎右,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中,率晋军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
魏犨(读音choú),姬姓,魏氏,名犨,谥武,史称魏武子,出生于晋国魏地(今山西安邑)一个贵族家庭,《左传》载其为芒季之子,毕万之孙。《史记·魏世家》认为,毕万就是魏犨的父亲,魏氏没有芒季一代。
公元前656年,魏犨跟随晋国公子姬重耳流亡他国,认真护驾。公元前636年,姬重耳返回晋国夺取了君位,是为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念魏犨跟随多年,出生入死,保卫自己的安全,册封其为晋国大夫,任戎右。
魏犨任职期间,功劳很高,为魏氏在晋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在城濮之战中,魏犨率晋军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以勇猛闻名于世,与狐偃、赵衰等人合称晋国五贤士。
同年,晋文公率军入侵曹国,俘虏了曹共公。魏犨和颠颉对晋文公约束他们感到不满,擅自进攻曾帮助过晋文公的僖负羁,并纵火烧掉他的家,魏犨在进攻中受伤。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打算处死两人。魏犨在紧急时刻表现出身体的强健,所以晋文公念在当年的护驾之功,而且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打仗,才免去死罪,而颠颉被处死。
魏犨虽然功高,只是一介武夫,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直到孙子魏绛时,才得到晋悼公的重用。从此,魏氏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为后来魏氏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打下基础。因此,魏犨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先祖。
魏犨去世时间,历史上没有记载,无从考证。魏犨死后谥武,史称魏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