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画家朱耷
2025-03-15 10:58:26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朱耷,清代早期画家,中国绘画的一代宗师。擅长画山水、花鸟与竹木,皆能不泥成法,脱出蹊径,意境幽邃。存世作品有:《牡丹松石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朱耷,清代早期画家,中国绘画的一代宗师。擅长画山水、花鸟与竹木,皆能不泥成法,脱出蹊径,意境幽邃。存世作品有:《牡丹松石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朱耷(dā),本名朱统,别号有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等,1626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一个明朝宗室家庭,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朱权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其祖父朱多炡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当时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画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疾去世。朱耷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8岁便能作诗,11岁能画青山绿水。
1644年,朱耷时年18岁,清军大举入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不久父亲朱谋觐不幸因病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便假装聋哑。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像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4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明朝灭亡的日子。1648年,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改名雪个,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躲避清军追杀的灾难。
1661年,朱耷改信道教,居住在风景很美的南昌青云谱道院。苦心孤诣经营道院,历时20多年,成了这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于宗教信仰,而是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借以隐蔽和保存自己。62岁时,不再主持道院工作,把道院交给道徒涂若愚主持。
朱耷在苦心经营道院的同时,潜心书画,擅长画山水、花鸟与竹木,皆能不泥成法,脱出蹊径,山水皴笔无多,意境幽邃,花鸟竹木水墨点渍,形象奇特,俱得古之破墨法,以简省胜,笔情纵恣,墨趣横溢,苍劲圆晬,逸气迥出。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60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朱耷一生历经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选择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存世作品有:《牡丹松石图》、《双鸟图轴》、《花鸟图册》、《水木清华图》、《荷花小鸟图》、《六君子图》等。
朱耷的晚年,在家乡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寺庙内孤寂、贫困中度过。1705年,朱耷在江西省南昌因病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