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美国伟大的外交家和思想家。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纽伦堡附近
的费尔特市。1938年基辛格15岁时,为了逃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他父亲路易•基辛格带了全家从英国伦敦转往美国纽约。随后,基辛格进入纽约“乔治•华盛顿”高级中学念书。1942年美国向德国宣战,基辛格应征入伍,后曾编人美军第84步兵师,回到欧洲战场。1947年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195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他的毕业论文题为《历史的意义》,有370多页,洋洋大观,广受好评。1954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后以《重建的世界》为题,出版成书。从1951年至1971年,他担任哈佛大学国际论坛负责人的重任,前后办了18期,直到他离开哈佛去白宫就职为止。在哈佛的20年“磨炼”,为基辛格日后“发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9年至1975年他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他与越南的黎德寿共获诺贝尔和平奖。1973年至1977年,他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奇特经历给了他若干“第一个”: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原籍非美国人的国务卿,美国战后第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国务卿,第一个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1977年退出政界后,基辛格担任Chase曼哈顿银行国际委员会主席、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董事、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顾问、对外关系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人格魅力
基辛格博士在北京的演讲中说:“虽然我也去过别的国家,但我对中国怀有更高的敬意和感情,这不仅因为我崇仰中国的文化,两国人民之间存有的亲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一直以战略眼光看待问题,令我印象深刻。”他还说:“中国发展速度世间仅有。我访问中国很多次,我可以作出前后对比。”他参观河南登封时说:“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省,必有光辉灿烂的未来。”他在敦煌题词:“中国总是不断地使我感到惊奇和鼓励。”
“老朋友”调侃中国菜 (图片:周恩来与基辛格)
基辛格在登封市停留时,河南省委在少林国际饭店设宴招待。席间,当有人告诉基辛格有27道菜时,基辛格连连感谢主人的盛情,同时,他又即兴发了一通高见:“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可是在吃的方面,中国倒是发达国家。”基辛格还说:“我如果让我的厨师做27道菜,他非自杀不可。”此番漫不经心的感慨引起大家一阵大笑。他无意中调侃了中国极为普遍的大吃大喝的习气。其实,那天的宴请还真算不上铺张,乍看起来眼花缭乱的,仔细一瞧,所谓27道菜包括:花生米、小番茄、小黄瓜、嵩山老豆腐、香葱煎炒凉粉、粉蒸野菜、香椿桃仁、登封烧饼、家乡窝窝头、烤红薯、东北粘玉米、杂面煎饼、手工糊涂面……几乎都是普普通通的河南小吃,既有地方特色又花不了多少钱。
政治生涯
基辛格和其他尼克松内阁成员一样,在左翼反战人士那里很不得人心,特别是当轰炸柬埔寨的行动被揭发后。然而很少有人怀疑他的才智和外交能力,虽然尼克松政府被某些美国人认为是犬儒主义和自私的政府,他却是其中比较受人认同的成员。基辛格并没有牵涉进令尼克松及其助手下台的水门事件,这点对他的名誉有很大帮助。在他最受欢迎的时期,他甚至被认为是性感的标志,并曾和女明星们约会。更有甚者提出要修改宪法允许不在美国出生的人也可以做总统,好让基辛格参加竞选。
影响
与来自中美两国的政商界人士共庆新中国六十华诞。见证了中美关系发展三十年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到场与众人愉快交流,基辛格说:当七十年代第一次到中国时,我绝对想象不到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基辛格说,不但他自己亲眼目睹中国发展巨变,就连家人也感叹中国变化太快:我儿子曾经在一九七四年和我一起去过中国,二00八年他再次和我一起重返北京参加二00八年奥运会,当他看到现在的中国时,已经和记忆中一九七四年的中国完全不同了,中国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推崇中国文化 (图片:毛泽东与基辛格)
基辛格博士一直对中国充满友好的感情,这首先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正如他在其著作中所说:“中国因其文化的独特性令
洋人难以企及。”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基辛格博士这次在北京的演讲中说:“虽然我也去过别的国家,但我对中国怀有更高的敬意和感情,这不仅因为我崇仰中国的文化,两国人民之间存有的亲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一直以战略眼光看待问题,令我印象深刻。”他还说:“中国发展速度世间仅有。我访问中国很多次,我可以作出前后对比。”
基辛格平易随和
有次到西双版纳植物园参观,一进大门,主人就给客人每个人戴上异常美丽并散发着清香的花环,而给基辛格戴的花环,上面的花朵格外大,基辛格很得意,一路上始终舍不得把花环取下来。在敦煌,每个人得到一顶芨芨草编织的草帽,基辛格特喜欢,也是一直戴着,尤其是照相时,一定戴着它,很滑稽的样子。基辛格注意入乡随俗,在宴会上总是要站起来,学我们中国人,绕桌一周,向宴请方所有人员笑容可掬地一一碰杯敬酒,包括每个工作人员以至译员。这种做法在西方是少见的。而且,基辛格在答谢时,总是忘不了提到接待中在下面具体办事的工作人员,体谅他们的辛苦,很让人感动。
夫妻情深助手是“中国通”
基辛格与南茜这对老夫老妻之间感情深厚。南茜比基辛格小12岁,现70岁,但个子比基辛格几乎高出一头。当年,毛主席会
见基辛格夫妇,毛主席开玩笑地问南茜:“你怎么长得这么高呀?”南茜很有学问,懂得多种语言,长期以来,她是基辛格的得力助手。基辛格在其著作《大外交》“致谢”中写道:“我妻子南茜一直是可靠的顾问和我的精神依托。她读了全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基辛格一行访华,所到之处,他们夫妇俩总是紧紧相随。有时,夫人慢了几步,基辛格在前面站住,默默等待,如果是基辛格先到了一个参观点,便轻轻呼唤:“南茜,快来看?”这真是鹣鲽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