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爱情婚姻 > 酸甜婚姻 > 列表

老舍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胡絜青

2010-11-28 20:11:27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在北京的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这段经历使得他熟悉了社会最底层的贫民生活,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包括《骆驼祥子》以及《四世同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识恨晚鸿雁传书白余封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在北京的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这段经历使得他熟悉了社会最底层的贫民生活,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包括《骆驼祥子》以及《四世同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老舍才华横溢,世人瞩目,但他的一生是可以说是悲惨而又忙碌的,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中年时期忘我的写稿以及舍身为革命而奋斗,而到解放后却遭到了也就是老年时候遭到了恶俗的迫害,以至于他含冤告别人世,虽然如此,不过让他九泉之下还能庆幸的是,他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他的妻子叫作胡絜青。

胡絜青1905年出生于北京,满族人,父亲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官人,家庭富裕,家教严守,系齐白石门下的弟子,与老舍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如此,但他们还是最终走到了一块。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期,26岁的胡絜青在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就读,在那个年代,女孩子能够上大学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况她还是正红旗的后人,再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还是恪守在人们的心中,所以26岁的她还没结婚,使得她的母亲非常着急,于是托人给她介绍对象,那个时候,胡絜青母亲托的人是就她二哥的同学罗常培,罗常培在那个时候算是一个有点深望的人,在很多大学执过教,既然胡絜青的母亲能够把这件事交付与他,也证明了胡絜青母亲对他的信任与肯定,自然罗常培也把这事放在心上,一点也不马虎,那时恰巧老舍刚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在齐鲁大学执教,自然而然罗常培想到了还是单身的小学同学老舍,于是罗常培把他的想法以及老舍的情况告诉了胡絜青的母亲,胡絜青母亲听后很是满意,顺口就答应了这个还未谋面的女婿。但虽然胡絜青的母亲答应了,可胡絜青与老舍还是不认识的啊,恰巧当时,胡絜青和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复社”,想请老舍讲讲新文学,而此“真社”的成员派胡絜青去联系老舍,老舍听后很高兴,于是就满口答应了,印象中这应该是老舍与胡絜青的第一次见面,老舍去了“真社”以后慢慢的与胡絜青熟悉起来,再加上同学罗常培及其几个好友在背后撮合,终于把他们俩磨出了火花,而那时,按道理来说,老舍应该是知道的,而胡絜青不知道而已,正值大学开学,老舍去齐鲁大学上课,胡絜青的母亲把这门婚事告诉了胡絜青,胡絜青听后也显得很不好意思,心里上还是开心的,但由于时间与空间再加上当时社会的礼仪,他们只能借助朋友请客吃饭见上一面,很难解决恋爱时的那种缠绵之心,于是在开学不久,老舍就给远在北京的胡絜青写了第一封信,也可以说是第一封情书吧,信中是这么说的:“我们不能一辈子靠吃朋友的饭来见面,你我都有笔,咱们用笔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吧,我是基督教徒、满族人,倘若说我们俩人将来能够共同生活,头一样,你要能受苦、要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其二,要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你给我的印象,像个日本少女。我们连吃了三顿饭,也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个铜嘴葫芦。”

胡絜青看到信后很是激动,因为老舍都把话挑明了,而且都为以后的生活立下了规矩,胡絜青马上提笔回复老舍,就这样他们俩鸿雁飞往,信件越写越多,有时一天一封,甚至有时一天两封,书信中使得他们俩心里得到了沟通、增进了了解,爱慕之情也越来越深,于是在1931年4月他们定下了婚约,双方的家庭都很高兴,终于他们结成了伉俪。


婚后问鼎事业投革命

结婚的第二天,老舍对胡絜青说:“我有一句话还没说呢,你只要看我坐在那儿不言语,抽着烟,你千万别理睬我,我那是在构思,绝不是与你闹别扭,也没有什么不痛快,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希望你别来打扰我。”老舍又说:“共同生活,绝不能吵架拌嘴。”他们30多年婚约的长期和睦。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当他的教授,胡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到1937年,他们已有了三个孩子。小日子过得相当平稳、舒坦。几年后,名著《骆驼祥子》问世,让他在文学史上掀起了第一个高潮。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让老舍的爱国之情更为高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后在胡的支持下,暂时抛下妻子儿女,只身赴重庆投入了抗日的洪流,并很快成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的总负责人。

1943年秋天,在老舍的挚友帮助下,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开始了千里寻夫的壮举。走了一个多月终于从北平到了重庆,找到了就见未时的丈夫于是五口人一起开始过起了正常的生活,后期老舍写过很多关于歌颂祖国的文章以及描绘了很多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不舍的离别

据胡絜青在《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介绍:1966年,“文革”爆发,823日,他去北京市文联上班,被红卫兵批斗并被打得皮开肉绽,走不动路,最后被拖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里。有人打电话通知胡絜青去接老舍,但只说是西单牌楼,没说具体地点,害得她雇了辆三轮车,到处转悠,最终才在派出所里找着老舍。他穿着血衣,躺在地上,惨不忍睹。

胡絜青在三轮车里,搂着一动不动的老舍,颠簸着回到家里。不久,老舍恢复了点精神,就对胡说:“你睡你的,我该休息了。”胡絜青谨记洞房之夜的那个约定,没有再打扰他,但离开老舍的卧室时,生怕他寻短见,把他房间里剪刀、裁纸刀等利器都带出门外。第二天早上,她去给他换衣服,清洗伤口,劝他别再出去了。但老舍还是走了,而且永远走了,那天老舍在太平湖边读了整整一天的《毛主席诗词》,天黑以后,他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之中,永远没有醒来。

今天提及此事,我对老舍的死,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老舍一生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之情,以及他那流传广世的作品及其对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让我不能不对他产生仰慕之心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