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一点,阳光正好。南京路华侨大厦的落地玻璃窗前,衣着时尚、言谈风趣的富士集团总经理朱立人向记者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史。也曾有过坎坷、也曾有过踌躇,但这一切,对于生性乐观的朱立人来说,成就的是一部更加丰满、精彩的人生。朱立人以自己的学识和眼光,成为天津“海归”经理人中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诠释着一位侨商对家乡天津的拳拳赤子之心。
回乡圆梦
对于朱立人来说,天津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1987年,中专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朱立人,在姑姑帮助下远赴日本留学。刚刚踏上这条异域求学之路,朱立人就暗暗和自己较起了劲。在日本已定居多年的姑姑表示愿意为他提供生活保障,只求他一心完成学业。可朱立人从天津到日本第二天就开始找工作,此后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再向姑姑伸过手。外表随和的朱立人,其实是骨子里要强的那种人。短短两年时间,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同时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日本一家跨国公司聘为总部雇员。“我在公司干了半年就转为正式社员,而日本雇员一般需要两年时间。”凭着勤奋好学和扎实的工作业绩,朱立人很快在职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日本社会得到了承认。
当得知自己供职的公司要投资中国市场时,时刻牵挂家乡天津发展的朱立人经过充分准备主动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了以天津为落户地的建议,他的建议内容科学、详尽,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说服了公司高层。并作出决定,由朱立人作为公司代表实施投资天津的计划。那一刻成为朱立人人生的一大转折,他踌躇满志踏上久违的故土,回津创业。
上个世纪90年代的天津,百业待兴,朱立人一时被家乡的巨大变化所震撼。“回家”后,他一刻也没有停闲,很快融进了新角色。“我最初回来时做服装加工和国际贸易。天津是传统服装纺织基地,根据这一优势,我向总部申请把和服来料加工项目搬到了天津。一批批面料精细、做工精良的和服经过天津能工巧匠之手,返销日本,深受欢迎。我还把一些天津口岸的特色商品引到了日本,比如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天津甘栗’。”以天津为大本营,朱立人做起了中日两国贸易的使者。
40岁以上的天津人记得,国际大厦37层,曾经是当年天津的美食地标,这个把餐厅开到天津写字楼顶层的人,也是朱立人。1994年,看到当时天津餐饮市场无法和国际化接轨,朱立人决定引进外资进入天津的餐饮市场。由于当时朱立人经营服装加工和国际贸易项目发展很稳,日本总部对天津市场感觉非常好,同意投入资金参与天津餐饮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并全权委托朱立人负责项目实施。“当时食为天成为来津外商就餐的首选,我们的厨师都是从日本和香港地区请过来的,给天津餐饮业吹入了清新之风,不少外商对我说,‘你这里就是我的食堂’。”尽管后来合约到期,由于种种原因食为天终止了经营,但回想起当初高朋满座的情景,朱立人意犹未尽。
回津不到三年的时间,朱立人成功为天津引进外资9000万元,先后开办了“食为天”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独资和中外合资大型餐饮酒店、公司,开外商投资天津餐饮市场先河。
转战商业地产
随着事业的发展,朱立人在国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参股海外公司经营,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实力,他获得了澳大利亚的永久居住权。1996年他吸纳海外资金,成立了中外合作企业天津富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任公司总经理。朱立人利用与国际大公司的交往,不断拓宽为天津吸引外资的平台,从国际贸易、餐饮业扩展到商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