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报告称 中国银行业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遭受巨大亏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11月15日)警告称,中国的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若单独来看,都还处于可承受范围,但这些问题如果一起发作,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
IMF周二发布首份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称如果中国放开金融市场,让投资者,商业银行和央行从政府的控制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则有可能遏制这些风险。
IMF尽管并没有预言灾难迫在眉睫,但仍明确表示中国需要尽快行动,因资产泡沫危及稳定,给经济带来威胁。
“目前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高储蓄率,结构上的高流动性,极大的资本分配不当风险以及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IMF表示。
这份报告完成于6月,但周二才发布,报告中提出了29项重要建议。IMF称对17家银行进行了压力测试,这些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系统的比重占到83%。
测试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每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就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该项测试是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合作完成的。
IMF:中国金融系统短期面临四方面内部风险
11月15日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中国在向更加商业化和更加稳定的金融市场转型中取得可观的成果,但金融系统的薄弱环节在逐渐增加。
报告认为,中国金融系统短期面临的内部风险有以下四个方面:信贷的快速扩张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银行表外资产的增加;房地产价格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报告同时指出,对主要17家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资银行能够抵御资产质量徒然恶化、房地产价格修正以及汇率大幅波动等单一因素引发的风险。
但报告认为,如果上述数个潜在风险同时发生,银行系统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