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故事 > 成就故事 > 列表

华人巨富们的第一桶金真相(2)

2012-10-19 08:05:27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天马王 评论:0 点击:
杨国强是广东顺德北滘镇广教村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

杨国强

年龄:55

创业时间:1980年开始做建筑包工头

第一桶金:建筑承包

假如有一天我死去,在我的墓志铭里就写:这里躺着一个很努力为这个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

  杨国强

杨国强:赤脚包工头

杨国强是广东顺德北滘镇广教村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

2007年,全世界似乎都在寻找一位26岁名叫杨惠妍的女士。当年4月,家族企业碧桂园在港上市,市值最高时候突破2,200亿港元,名不见经传的第一大股东杨惠妍成为中国首富。这一切的缔造者是碧桂园的创始人及实际操盘者杨国强——杨惠妍之父。

当年10月,杨国强来到北京,分别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捐赠3,000万元,设立国华杰出学者奖基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过放牛娃、农民、船工、水泥匠和建筑工的杨国强,谈起过去的苦日子,只是微笑,而没有嗟叹和怨艾

杨国强是广东顺德北滘镇广教村人。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贫,杨国强直到十七、八岁没穿过鞋子,没吃过糖果,没试过自己亲手花两分钱,衣裤都是兄长穿旧的和香港亲戚穿旧寄来的。念书时,为省7分钱饭钱,中午放学要走一个小时回家吃。尽管如此,高中时由于交不起7块钱学费,杨国强还退学一年。后来学校免了学费,并给了他2块钱助学金,才又复学。杨国强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2块钱

哥哥杨国华成为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1978年时,杨国华是顺德县第二建筑公司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杨国强进了北滘公社房管所当施工员,干泥瓦匠,后来又到二建公司,1984年升为建筑队队长。

1986年,杨国强担任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当包工头的日子里,倍受艰辛。他说:你们不知道做建筑多难,到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问,是不是可以给个工程做?我在建筑公司当了十年经理,画图、预算、买材料,什么活都干,一天假都没放过,最后终于打败了镇上另一家老牌的建筑公司。他们说我是一只老虎带着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着一群老虎。就是在此任期内,杨国强迅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3年,杨国强等人出资3,395万元,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正式开始了私营化运作。

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杨国强说自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读了一辈子书,每天闲下来都会读书,名人传记、天文、地理、哲学都读。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成功,杨国强回答:可能因为我对人好,对社会好吧。他说自己比较欣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很多人说他是经营之神,但他更推崇松下幸之助80多年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理念,推崇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推崇他的个人努力和奋斗。

王传福

年龄:43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比亚迪

第一桶金:镍镉电池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及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王传福

王传福:半自动半人工树优势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电池大王。王传福仍在寻找着改写历史的可能性,几年前进入了汽车领域。

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身家亿万的集团公司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电池大王。王传福仍在寻找着改写历史的可能性,几年前进入了汽车领域。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再寻常不过的农民家庭,然而读初中时家里发生的变故,让他经受了心灵的创伤并从此沉默寡言。为了忘掉痛苦,年纪尚小的王传福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他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后,21岁的王传福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5年后,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一职。此时,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当时,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一部普通大哥大动辄数万,一块电池卖到数百元。南下主政的王传福很兴奋,准备大干一场。试水两年但成效甚微的王传福在1995年决定辞职单干,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后,领着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敲敲打打,成立了比亚迪。

对于动辄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只能望而兴叹,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生产线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成为他日后商战中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比亚迪很快打开了低端市场,成立当年就成功卖出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

周成建

年龄:44

创业时间:1982年创立服装纽扣厂

第一桶金:衣服加工

钱不是目标,不是结果,也不是消费品,而是成就事业的工具。

  周成建

周成建:错误的成就

周成建的创富故事实际上是众多成功的温州商人的寻常版本。

1982年,初中毕业的周成建就在家乡浙江青田县创办了服装纽扣厂。到全国各地推销产品时,他结识了江西景德镇的一家外贸公司,并接下了高达30万元的大额服装定单。周成建回到家乡后,从当地信用社贷款30多万元,立即召集周边100多名裁缝到工厂工作。日夜辛劳换回的却是对方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全部退货。

由此身负巨债的周成建带着9,000元翻本钱,来到了当时商业气息已经非常浓厚的温州。通过舅舅、表兄弟的介绍,结识了众多朋友、打通各种人脉关系后,9,000元也差不多花完了,还好周成建也拿到了定单。他做的依然是服装生意,还是从老家找裁缝,还是从事服装的裁剪、排样、缝纫机修理等,十几个人吃喝住全在车间,日夜加班。周成建得以偿还了所有债务。

手艺好,信誉好,周成建的加工厂不断接到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的定单。依然是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终于有一天,一个错误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劳累操作他将一批西服的袖子全都裁短了一截,于是干脆将错就错,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别的布料,再将衣服的下摆也裁去一截,补上别的布料。就这样,一批早期的休闲风格的服装诞生了。没想到这些错误的休闲服装很快就销售一空,周成建因此也名声大震。

此时的周成建开始不满足现状了:代加工服装,每件最多挣8毛钱,利润绝大多数都被批发商赚走,如果自己做批发就有了议价的能力。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周成建于1989年拥有了自己的前店后厂。再后来,周建成意识到西服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自己实力较差,必须找到一个别人没有介入的领域。1994年,周成建投资400万元成立了温州美特斯邦威公司,做起了品牌休闲服饰。

马云

年龄:45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翻译社

第一桶金:中国黄页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

  
马云

马云:黄页骗子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2008年,在亚洲协会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2008年,在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他并不是要贬低自己,马云是一个勇猛而强大的对手。杨致远曾做出如此评价。

马云勇猛的性格从小就已显端倪。童年恰逢文革,由于爷爷曾当过保长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他在学校一直被同学认为是坏家庭出身。在受到侮辱时,跟姐弟们的默不做声不同,马云一定会回击,因而成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眼里打架最多的学生。后来,马云还练过8年散打,并坚持打太极拳,喜欢武侠小说的习惯也因此养成。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马云也一直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后来,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我意识到世界和我之前被教导的差异巨大,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意见,发展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丁磊

年龄:38

创业时间:1997年创立网易

第一桶金:电子邮件系统

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

  丁磊

丁磊:免费邮件的奇迹

163.net是丁磊在网易创办之前申请的域名。1997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网易从丁磊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他当年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163.net是丁磊在网易创办之前申请的域名。1997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网易从丁磊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他当年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和陈磊华一起赚到的。1997年,两人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丁磊邀请他到网易兼职,合作之前两人说好陈磊华拿20%,一起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19983月,163.net正式运行,它是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开始售卖这一软件,但是处处碰壁,以至于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万元资金可以利用。

这时,微软斥巨资收购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这一案例的示范效应拯救了丁磊和网易。广州电信从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想到了丁磊曾推销过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提出收购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邮件服务,最后以20万元成交,丁磊还搭上了163.net域名。后来,163.net5,000万元转卖给了新飞网,再后来又被TOM集团以3.7亿港元收购。不过这都与丁磊无关了。

网易利用广州电信这一交易的影响,又成功地把免费邮件系统卖给了其他用户,例如188.net990.net371.net等等,这其中就有很多曾让丁磊碰钉子的公司。这一年,丁磊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四处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丁磊的孩子满天下。到1998年年底,只有8个人的网易竟然有了500万元的利润。国内外一些投资商开始纷纷找他谈判,愿意注入资金。此时,网易还只是作坊式的小公司。后来,丁磊开始转型门户,再后来主攻网络游戏,现在据说又要办个养猪的网站。

江南春

年龄:36

创业时间:1994年创立永怡传播

第一桶金:广告销售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江南春

江南春:160巨债逼出广告奇才

1994年,还在念大三的他与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大学还没毕业,江南春就已经成为学生中少见的百万富翁了。

大学时代,江南春是华东师大颇有名气的夏雨诗社社长,还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江南春对当时生活状态的经典描述是,我会用整个下午留心前桌的女生,并郑重地为她写下评语,在傍晚,我通常都会鼓足勇气到学校舞厅涉足一场爱情或者被轻易地拒绝,无论怎样,待到月黑风高之时,我一定独自回到寝室,轻轻松松写起小诗。

江南春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在该校历史上,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学生,江则提前了一年。据说,江南春最终取得胜利主要得益于他的口才和事先准备工作充分。后来出任分众传媒副总裁的师兄嵇海荣是当时在任的学生会主席,主持了整个竞选过程,他透露,在最后竞选的6个候选人中,第一个上台的江南春也是惟一一个脱稿演讲的,给其他人造成了很大压力。据说,江南春当时还找了很多院系的学生会主席,一顿十块、十几块钱地请吃饭,沟通想法兼拉票。一圈下来,因为沟通成本,江南春一下子欠下了160块钱的债。

江南春上任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下属一家广告公司到学生会招聘兼职,每个月300元,为了还债,近水楼台的他便前往应聘。第一个客户是汇联商厦,给了1,50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