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耐心,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大。学习巴菲特,最重要的是学习耐心。巴菲特给我们的买入信号,并不是马上要涨了,而是说权益类资产,即股票已经足够便宜了,可以开始出手买了。
事实上,做价值投资,是不用考虑股票弹性的,只要你对公司基本面和估值判断准确,即使买入股票后,下跌了20%,不能算是投资失误。因为你知道现在买入的价格,已经物有所值,要不了多久就会涨回来。只要是具备安全边际的资产,价格波动和股价预测,不是价值投资者考虑的问题。
巴菲特认为,市场上以特定货币结算的投资,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按揭、银行存款和其他工具。大多数此类投资都被视为“安全”,但事实上却是可能属于最危险的资产。它们的贝塔值可能是零,但风险巨大。上个世纪,这类投资工具摧毁了很多国家投资者的购买力,尽管投资者一直能够按时收到支付的本息。政府决定货币的最终价值,而系统性力量,有时会推动它们制定导致通胀的政策。这些政策一不留神就会失控。
打破传统理论的谬论,与传统投资理论背道而驰。巴菲特现身说法,波动性不是风险的衡量标准,投资的目的是保证安全资产并实现稳定高于通胀水平的回报。持有货币、国债、银行存款,看似安全,都难免要承担通货膨胀,承担贬值。货币贬值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税收,由于各位在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跑不赢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跑不赢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速度。因此,从历史的经验看,只有股票投资才是获得年化收益率高于CPI的唯一资产。这就是巴菲特告诫的实质。
巴菲特认为,即使是在美国,政府强烈希望维持本币稳定,但是,自1965年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来,美元也已贬值高达86%。当年花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今天至少要花7美元。因此,这些年来,一个免税机构须取得4.3%的债券投资年收益,才能保持购买力不变。假如管理层还将一切利息收入视为“收益”,他们一定是在开玩笑。
在中国何尝不是这样,你算算最近货币总量增加多少倍?2007年基础货币M0不过2.8万亿元,现在,M0接近6万亿,5年之内增加了1.14倍,同期M2增加了1.4倍,你估算手里的人民币贬值了多少?再看看房价涨了多少?2007年深圳一套43平方米的小户型37万就可以搞定,现在要92万,短短5年不到,资产价格上涨了1.5倍,你说这是货币现象,还是资产泡沫?所以,不是房价涨得快,而是货币贬值太快,资产价格上涨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巴菲特说,过去的47年里,美国国债不断地滚动,年回报率5.7%。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对于个人所得税率平均为25%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这5.7%的回报率,所能带来的实际收益是零。投资者缴纳的、可见的所得税,将拿走上述回报率中的1.4个百分点,通胀因素这个隐形的“税种”,将吞噬其余4.3个百分点。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投资者可能认为显性的所得税是主要的负担,其实,隐形的通胀是所得税的3倍还多。没错,每张美元上都印着“我们信仰上帝”这句话,但启动美国政府印钞机的,是凡夫俗子的手。
巴菲特说,通胀是一种税,是地球税,是人头税,谁也逃不掉。按照这种逻辑来看,如果想跑赢1年的通胀(CPI涨幅4.5%),获得真实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投资,看来只能买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