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爱情婚姻 > 酸甜婚姻 > 列表

乾隆皇帝与孝贤皇后

2013-05-30 21:57:45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实话实说 评论:0 点击:
孝贤皇后,富察氏,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1727年7月18日,雍正皇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4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
      孝贤皇后,富察氏,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1712年2月,她出身于满洲镶黄旗一个名门宦家。
      1727年7月18日,雍正皇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4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1728年,富察氏生皇长女,1729年因病去逝,未封。1730年6月26日,富察氏生弘历次子,雍正帝亲自为其命名为永琏。“琏”字,在弘历看来意味着将来能够继承皇位之意。
      1735年,弘历继位为乾隆皇帝,在当日奉懿旨册封富察氏为皇后。乾隆多次写诗由衷赞美和怀念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其风姿绰约。做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乾隆在当皇子时,就已经娶了福晋、侧福晋、格格等10人。做了皇帝之后,又纳了不少妃嫔。在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是和乾隆感情最好的,备受乾隆宠爱。乾隆在怀念富察氏的《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便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即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
      孝贤皇后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有次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孝贤皇后一直为乾隆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国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阳为念的,莫过于皇后。
      1748年正月,乾隆恭奉皇太后东巡,孝贤皇后随驾出巡。孝贤皇后因爱子夭折,悲悼成疾,加上车马劳顿,遂于济南一病不起。1748年3月11日,孝贤皇后在山东德州撒手人寰,年仅37岁,距皇7子夭折不到3个月。
      孝贤皇后死后,乾隆帝开始了祭奠活动和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乾隆帝写了许多挽诗,其中一句是“圣慈深忆孝,宫壶尽称贤”,认为惟“孝贤”二字之嘉名赅皇后一生之淑德,因此谥为孝贤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孝贤皇后全部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简称孝贤纯皇后。孝贤皇后殡于长春宫,乾隆服缟治丧12日,并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等,到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对皇后的情爱由此而知。
      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对各省满族的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凡是没有奏请赴京祭奠的,各降二级,或销去军功记录。这样受到处分的有两江总督尹继善、湖广总督塞楞额、安徽巡抚纳敏等50多名满族文武大员。
      转眼已到了百日忌辰,乾隆写了《教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评述此时的心情和处境:10旬一下子就来临,我并没有觉得时间有多长,就像才过一天一样。别后杳无音信,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长春宫里只有遗像空悬,为皇后奠酒,尽一种诚心,可一心又纷乱为百下。乾隆帝在孝贤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述悲赋》是一篇悲怆的诗歌佳作,记述了孝贤皇后富察氏美好的品德和夫妻间的恩爱、理解、休戚与共的生活篇章,是一曲绝妙的交响曲,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长恨歌”,被载入《清史稿》。
      孝贤皇后去世时所乘的青雀舫,曾保留了她最后的体温,乾隆皇帝命令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船舶体积十分庞大,而城门门洞狭窄,在没有起重机械的古代,根本无法进城。为了保留这艘船舶,皇帝想把城门楼拆掉。还是礼部尚书海望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命人搭起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上设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费尽力气,终于将御舟运进了城内。
      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为了能使自己时常回到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中,乾隆帝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凡是她使用过的家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并将孝贤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每年的腊月25日和忌辰时,乾隆帝都亲临凭吊。这种陈设和做法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允许其他后妃们居住。
      虽然如此,乾隆对孝贤皇后仍是念念不忘,待之如生,每有重要行止和大事还特地到她灵前殷殷告知。比如在她过世后的第二年,即1749年秋天,他要到承德避暑山庄和秋猕行围,特地去静安庄向她告知行踪。到了避暑山庄,这里是遍布孝贤皇后足迹的地方,物是人非事事休,乾隆帝不得不感慨:“我为遣愁来此地,翻教即景惹忧忡。”
      1748年7月,皇太后命乾隆册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勉强遵从皇太后懿旨,次年仅仅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1750年,是孝贤皇后去世的第3个年头。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勉从懿旨,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在立后之前,特地到静安庄向孝贤皇后告知此事,并为此大大解释一番,他说与先皇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是我的夙愿,续弦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必定要有人孝顺太后,下率9位,这是一个要缺,不容虚置。他在诗中说:“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忆惘然。”
      乾隆每年都在孝贤皇后忌日时,亲自前往静安庄酹酒。1751年,他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预知南巡期间在外,无法准时在皇后忌日当天赴祭,因此特别在出发前(正月七日)预行致祭。纵然如此,在南巡的路上,也未忘记孝贤皇后。3月11日,孝贤皇后的忌辰当天,他由于无法亲往静安庄致祭,因此“北云遥望”,成诗抒情。5月4日,南巡回来不久,乾隆便亲往静安庄去祭奠。补上了3周年这天未到场之憾:“忽过三年一瞬耳,那堪厚夜永思之。无奈从兹将日远,肩舆命去意迟迟。”
      1752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乾隆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赫赫扬扬,风风光光的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丧礼完毕之后,乾隆下令设立“孝贤皇后陵总管衙门”。这个衙门,设置总管、副总管、章京、笔贴式等大小官员23名,看守陵墓兵丁80名。看守陵寝的开销,每年就需银10万两以上。
      乾隆皇帝如此大办孝贤皇后丧事,失去平衡的心理固然可以得到稍许安慰,但屡屡违制行事,招来不少非议,使他有一种负疚感,以致认为应该有所解释才是。皇后丧满百日,乾隆皇帝特降旨说:“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这话的后半,显然在为自己讳饰,也为了钳制舆论;而前半所谓“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则道出了他们的真实感情。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