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
2013-10-22 10:01:11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沙波什尼科夫,苏联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1940年,被苏联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红军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

沙波什尼科夫,苏联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教授。1940年,被苏联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红军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曾获得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2枚,奖章多枚。
沙波什尼科夫,全称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1882年10月2日出生于俄国兹拉托乌斯特。1901年,开始在沙俄军队服兵役。1903年,毕业于莫斯科军事学校。1910年,毕业于尼古拉总参军事学院。曾在土耳其斯坦军区和华沙军区担任过指挥和参谋职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0月,任上校团长。1917年12月,在高加索掷弹兵师部队革命军事委员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师长。
1918年,沙波什尼科夫参加苏联红军。俄国国内战争初期,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助理,后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情报部部长。1919年3月,任乌克兰陆海军人民委员部第一副参谋长,8月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情报部部长,10月任作战部部长。参与制定了1919年10月对邓尼金军队的反攻作战计划,是1920年西南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克里木地区战局计划的制定者之一。因参与制定了粉碎国内外反革命武装的各项重大战略计划,并积极致力于计划的实施,荣获红旗勋章。
国内战争胜利后,1921年2月,沙波什尼科夫任苏联红军第一副参谋长。1925—1928年,先后任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司令。1928—1931年,任苏联红军参谋长。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1—1932年,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1932—1935年,任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35—1937年,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37年5月起,任苏军总参谋长。苏芬战争初期,他拟定了一个正确的作战计划,却被斯大林否决,结果遭受很大损失。1940年,被苏联授予元帅军衔。1940年8月,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1941年7月,沙波什尼科夫任西方面军参谋长。不久,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在其直接参与下制订了苏军1941—1942年准备和实施的一些重大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冬季反攻和总攻)的作战方案。为此,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他虽然深受斯大林敬重,是当着斯大林的面唯一被允许抽烟的人,但性格偏于软弱,遇事不敢力争,他不同意斯大林的1942年夏季反攻计划,又无法阻止。1942年5月,以身体多病,不适应剧烈的战争活动为由,推荐弟子华西列夫斯基接任总参谋长,改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养病。1943年6月,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1939年起,任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第7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苏联第一届最高苏维埃代表。沙波什尼科夫曾获得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2枚,奖章多枚。
1945年3月26日,沙波什尼科夫在莫斯科因病逝世。葬于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著有《在维斯瓦河》、《军队的大脑》、《回忆录和军事科学论文》等军事理论书籍。其中《军队的大脑》一书,阐述了总参谋部的作用,堪称军队建设的经典,对苏联红军的正规化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