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叶剑英
2013-08-06 10:33:53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天马王 评论:0 点击:
叶剑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元帅。曾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叶剑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曾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少年时期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随父亲赴南洋。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同叛军英勇作战,护卫孙中山脱险。1924年初,叶剑英任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1927年4月12日,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叶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1928年,叶剑英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1934年10月,参加了长征,任第1纵队司令员。1935年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开会,决定部队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甘南。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党中央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终于脱离险境。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叶剑英任参谋长。1945年12月,他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重庆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叶剑英赴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一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
1948年5月,叶剑英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他主持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培养和建立教员队伍,发扬教学民主,按照实战需要训练干部,为部队和地方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1949年初,叶剑英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叶剑英和聂荣臻、彭真一起,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领导了对旧军队的改编和对旧北平市政府、学校、厂矿等各方面的接管工作,致力于北平的市政建设,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发展生产,改善文化教育,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1949年底至1953年,他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经济建设、民主改革以及广州的市政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1950年2月,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成功解放海南岛。
1954年9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1959年4月、1965年1月连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1月,当选为第4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3年8月,在中共10届1中全会上,叶剑英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5年1月,在第4届人大第1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防部长。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集团加紧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叶剑英和党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集团。1978年3月,当选为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3次国共合作。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1985年9月,叶剑英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