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领导人托姆斯基
2014-08-12 09:58:56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托姆斯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际工会领袖,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俄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等职。

托姆斯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际工会领袖,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俄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等职。
托姆斯基,全名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1880年10月31日出生于圣彼得堡科尔皮诺区。小学毕业后,即进工厂做石印工人。1904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积极参加俄国革命。1906年,在彼得堡建立雕版师和彩色石印工人工会。190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委员。在彼得堡、莫斯科等地积极开展地下工作,曾在《无产者报》和《前进报》编辑部工作,曾多次被捕流放,直至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才被释放。
1917年,托姆斯基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继续从事工会工作,在工人中宣传革命,鼓动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任莫斯科省工会主席、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团主席、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
1920年,托姆斯基参加国际工会委员会的组织创立工作,担任总书记。1920年起,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国家联合出版社社长等职。1919年起,为俄共(布)中央委员。
1922年3月,在俄共(布)第11次代表大会上,托姆斯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俄共主要领导人之一,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具体负责工会工作。1923年4月,在俄共第12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后,托姆斯基成为苏联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任全苏工会理事会主席。1927年,在苏共第15次代表大上,托姆斯基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8—1930年间,苏共党内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尖锐的分歧和斗争。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与斯大林产生重大分歧,认为工农联盟有破裂的危险,反对要农民为工业化“纳贡”,主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农业集体化,反对剥夺和消灭富农。党内斗争的最终结果,斯大林的观点和权力逐渐占了上风,进而破坏了列宁时代所确立的集体领导原则,开始实行独裁统治。
斯大林在战胜托洛斯基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后,又开展了对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联盟的斗争。1930年4月,托姆斯基因参加“右倾反对派”受到批判,被撤销全苏工会理事会主席职务。1930年6月,在苏共第16次代表大会上,托姆斯基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但仍被选为中央委员。1932年1月,在苏共第17次代表大会上,降为中央候补委员。后来,在苏联大清洗中被逮捕监禁。
1936年8月22日,托姆斯基自杀身亡。1988年,苏共中央为布哈林、托姆斯基等人平反,恢复名誉和党籍。托姆斯基著有《工会组织建设的原则》、《俄国工会概况》、《共产党员在工会运动中的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