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中国 > 列表

中国电子学家王守觉

2020-04-25 09:49:59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王守觉,中国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获得国家发明奖。
                                  

      王守觉,中国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获得国家发明奖。
      王守觉,1925年6月27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苏州。祖父王颂蔚是晚清进士,著名历史学家;祖母谢长达是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创办振华女校。父亲王季同是当时有名的电气工程师。1936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读书。一年以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跟随年迈的双亲逃难,一路颠沛流离,绕道香港,于1938年逃到大后方昆明。1942年夏天,考入昆明西南联大电讯专修科学习,后来进入同济大学学习。1944年秋,报名参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王守觉从军队复员,进入上海同济大学继续学习。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大学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3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任主任设计师。1956年至1960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解决了“两弹一星”所需计算机的基础器件,为信息与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理论。1957年,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列别捷夫研究所进修。
      1958年4月,王守觉从苏联进修回国后,开始从事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的研究,参与并主持了锗高频晶体管的开创性研制任务。同年9月,研制成功了截止频率超过200兆赫的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比当时国内研制的锗合金结晶体管提高了一百倍以上。在这个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率领生产队伍,进行了小批量试制,为中国核工业急需的首台晶体管高速计算机、109乙机提供了半导体器件。
      1960年以后,王守觉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1963年底,完成了国防部门5种硅平面器件的研制任务,并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被评为全国工业新产品奖一等奖。次年,还获得国家科委首次颁发的创造发明奖一等奖,为中国在“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中作出贡献的计算机、109丙机提供了器件基础。
      1974年,王守觉在中国首次成功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为基于计算机与图形发生器的自动制版法代替传统的刻图照相制版方式开辟了道路,使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复杂性,不再受制于刻图尺寸与精度。1978年,这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国际上最先发表了《一种集成高速模糊逻辑电路DYL》,并研究了它在精确信号线路与系统中的应用,依此研究的高速数模转换电路,使中国集成8位D/A转换器转换时间由80ns缩短至4ns以下。
      1980年,王守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0年起,致力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等机器形象思维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在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承担了神经网络和应用技术的攻关工作,研制成中国唯一一个产品化的半导体神经网络硬件系列。
      1996年,王守觉提出排序学习掩蔽数学模型(SLAM)以及通用前馈网络模型;1997年,提出模式识别用的神经网络的新模型,比原来的网络提高了两个数量级。2000年,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半导体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的支持下,成功地研制了双权矢量硬件“预言神二号”,并用于实物模型的识别。随后,王守觉还进一步研制了预言神系列计算机和通用神经网络处理机——Hopfield网络硬件。2002年,提出仿生模式识别的理论。
      1956年,王守觉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与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杰出科研奖等奖励。曾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2016年6月3日,王守觉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