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翦伯赞,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898年4月14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父亲
翦奎午是当地有名的数学教师,母亲为汉女林氏。1916年,翦伯赞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后转入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后,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大革命失败后,在历史学家吕振羽等人影响下,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潜心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问题。先后发表了《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前封建时期之中国农村社会》等论文,与吕振羽合著了《最近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
1937年5月,翦伯赞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统一战线、理论宣传和史学研究工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写的《历史哲学教程》,宣传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史纲》则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剖析了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以及我国自战国至秦汉社会性质的转变,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史书。
七七事变后,任南迁的北平民国大学教授,翦伯赞与同乡吕振羽等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并任常任理事,主编《中苏半月刊》,出版名著《历史哲学教程》一书。“旧政协”召开时,“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委员会主任的章伯钧遂提议聘请翦伯赞担任“民盟”出席“旧政协”的顾问。此后翦伯赞还与中共上海工委书记华岗保持联系,参加各种中共地下的秘密活动。抗日战争结束后翦伯赞赴上海,担任大夏大学教授、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等。5月,他与周谷城、张志让、夏康农、吴泽、邓初民等组成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开展民主斗争,并与邓初民等主编和出版《大学月刊》。
1952年秋季,他主张任何朝代都先讲经济基础,再述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领域,先讲政治,再说军事、科技、文化。从院系调整后,翦伯赞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后又兼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并兼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当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用哪一种古代史分期的观点来布置陈列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翦伯赞都主动提出以“战国封建论”的观点来布展,从而解决了一个难题。
从1961年春开始,他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主编通用教材《中国史纲要》和《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同时,他还先后发表《对处理若干历史问题的初步意见》和《目前史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翦伯赞治学严谨,著作宏富,至今仍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他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运用马列理论研究中国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功献卓著。特别是在中国古史分期的研究上,主张的西周封建论,独树一旗。虽然已受到黄现璠,张广志等学者的有力挑战,完全否定。但其影响力不可抹杀。
1963年9月,时任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历史教材编审组组长和主编的翦伯赞,就反修防修大背景下的史学研究问题致信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提出“忠王是农民革命英雄,有缺点,但不应苛求”。 1966年6月3日,部分媒体发表文章:《打倒史学界的东霸天、西霸天》,矛头直指范文澜和翦伯赞。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和其他中学的红卫兵一起到到清华大学砸东西打人之后,又来到燕东园二十八号翦伯赞家中抄家。
1968年12月18日夜翦伯赞夫妇服下了积聚起来的安眠药。12月19日早晨人们发现翦伯赞夫妇服用了过量的“速可眠”离开了人世,只见翦伯赞夫妇各睡一张床,揭开被子,两人都整整齐齐地穿戴着崭新的衣服和鞋子。在翦伯赞中山装的两个下衣袋里,各搜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展开一看,一张写着“我实在交代不出什么问题,所以走了这条绝路”;另一张上写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