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真实姓名叫陈平,父亲陈嗣庆是浙江宁波人,教书为业,抗战中漂泊到四川,与志同道合的女性缪进兰结了婚。三毛于
1945年3月26日生于重庆黄桷垭,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后辗转到台北。
三毛生长在一个传统文化背景深厚的家庭。但是,她的性格却与这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正如她母亲缪进兰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三毛小时“极端敏感和神经质”。读初二那年,三毛再也不愿去上学了。父母用尽千方百计,也没改变她执拗的选择,只好任她呆在家中。从此,小三毛就病态地把自己关在家中,整整3年,不上街,也不穿花衣服,有时吃饭都是由母亲送进房间。不过,她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学业。除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还坚持每天背诵英文小说、唐宋诗词、《古文观止》,并在钢琴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钢琴。3年间,她失去了少年的欢愉,但获得的知识也超出了一般同龄人。16岁时,三毛跨出家门,从师顾福生学绘画。教师的耐心诱导和灵活的教学方式,终于使她恢复了自信。经顾介绍,那年,三毛的一篇散文《惑》被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发表了。这出人意料的刺激,使她激动万分。从此,她全身心投入了文学创作,并一发而不可收。
19岁时,三毛只身赴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在那里,她结识了比她小几岁、后来成了她丈夫的高三学生荷西。荷西向她求婚,并请她等6年再结婚,因为他还要上4年大学,服2年兵役。
三毛26岁返台,在文化大学教西语。一年后,不慎遭一男子骗婚,结婚前几天,在广发请帖之后,才发现未婚夫为已婚男人。三毛无脸见亲朋,遂离家乡浪迹天涯。返西班牙马德里后,重逢荷西,遂重拾爱情,数月闪电恋火之下,27岁时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简单成婚。从此,她成了沙漠里快乐的女人,度过6年神仙眷属的生活。但自荷西在一次潜水工程工作中丧生后,三毛生命转入另一个生活型态——寡妇、寂寞。西班牙房子的一砖一木,都充塞着荷西的影子。三毛回忆了8年,终于受不了孤独而重返台北。此后,三毛多次谋求自杀,都经好友劝止。
异国情侣,沙漠奇观,非洲风情,这本身就充满传奇的色彩,浪漫的气氛。搁笔近10年的三毛,终于按捺不住心底的波澜,她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情趣和域外见闻写下来,寄回台湾发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74年,以“三毛”为笔名的《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台湾顿时掀起一股“三毛热”。紧接着,《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散文集相继出版,使这位独闯天涯的女作家名声大噪。荷西去世后,她回到台湾定居,这时,她已35岁,继续写作,同时到大学授课,并不时出国旅行。《梦里花落知多少》、《送你一匹玛》、《谈心》等书陆续问世。迄今为止,三毛已出版写自己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的作品16部,译作3部,还创作了一些歌剧、电影剧本和歌词,共约100万字,为她带来800多万台币的收入。
三毛曾说,她最满意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人生。事实上,她的作品最吸引人之处,正在于她面向读者,坦诚地抒写自己心路历程和生活实践的那一部分。重感情,以情感人,是三毛作品的灵魂。文如其人,三毛的作品感情迸发,坦诚率直,像她本人一样无拘无束,浪漫天真。她说,她写的都是生活上起初的记录,“没有虚构故事,因为我这个人不能作假,因此,我这一辈子都只有写自己的事了。”可以说,三毛正当盛年,创作前程还很远大,读者们期望看到她更多优秀作品,然而料不到的是,她竟在1991年1月4日上吊自杀!
据报道,三毛死因极可能是因为怀疑自己患了癌症。因为1990年底,台湾“中广”的吴璃君去医院访问她时,她就对吴说过:“我怀疑自己得了子宫癌,浑身不舒服。”但实际上三毛并无大病,她自己也知道,还准备在1月5日回家,那又为何会在1月4日自杀?名影人徐枫认为,三毛外表潇洒,内心却很执着,容易受伤害。可能因什么事的打击,使她一时想不开。女作家秀芷则认为,三毛改编的电影《滚滚红尘》受外界诸多好评,而三毛却未能在“金马奖”中获得最佳原著改编奖,返而受到港台某些舆论的猛烈抨击,这对敏感而神经质的三毛来说,可能是个很大打击;再加上身体不好和种种不如意之处,都可能埋下自杀的因子。
据三毛母亲缪进兰在三毛死后所写的《哭爱女三毛》一文中说:荷西过世后这些年,三毛经常与我提到过她想死的事,要我答应她。她说,只要我答应,她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死去。我们为人父母,怎能答应孩子做此傻事,所以每次都劝她不要胡思乱想。最近她又对我提起预备结束生命的事,她说:“我的一生,到处都走遍了,大陆也去过了,该做的事都做了,我已没有什么路好走了,我觉得好累。”
台《中央日报》副刊主编梅新提供的情况最令人注目。去年12月20日,他曾对三毛作了两小时的专访。她告诉梅新说,她“得了绝症”,“来日无多”;还谈到她积蓄的一笔美金以及银行存折,还说要卖掉自己的寓所,替父亲还债……梅新当时认为三毛一直很愉快,这些可能是她常有的夸张,没有想到真的会是告别人生的玄机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