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第3子。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2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
的皇帝。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康熙帝玄烨,生于顺治11年(1654年)5月4日。玄烨的即位与其父不尽相同,应该说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玄烨6岁的时候,一次与其他皇子去给父皇请安,顺治皇帝问他们长大要做什么?老2福全说要做一个好亲王,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老3玄烨则说要做一个好皇帝,为百姓谋福,他的回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褒奖。但好景不长,顺治皇帝深深地爱上了董鄂妃,而且,不久生下了皇4子,顺治皇帝为表达对董鄂妃的一片真情,立即决定立皇4子为太子。就在这时,玄烨得了天花,在古代,天花是不治之症,眼看玄烨就要死去,为了避免传染,玄烨被移到了宫外救治。谁知,天花不知从何途径传染给了皇4子,虽经太医的轮番诊治,皇阿玛,皇额娘的精心照顾,这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小孩还是匆匆离开了人间。而不久,玄烨却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失去了竞争对手,又得过天花的他,无疑成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顺治18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顺理成章地将皇位传给了玄烨,为大清王朝,也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如果说顺治皇帝的即位是孝庄文皇后的英明决断,是人力所为的话,那么康熙皇帝的即位就应该是上天的安排,是老天爷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
康熙继位时,年仅8岁,由鳌拜等4位大臣辅政。鳌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8年,年仅16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了专权鳌拜及其党羽,随后康熙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开始了其雄才大略的进取,其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使得康熙由守成之君变成了创业之君,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康熙的文治有许多值得称述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废除了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康熙还修治大运河,使其全程畅通,沟通南北经济的交流。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举取士,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笼络汉族地主阶极,团结汉族部分知识分子;又开明史馆,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
康熙还大力提倡自然科学,进行全国土地测量,完成《皇朝全览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康熙51年(1712)颁布法令,规定人丁税根据户籍册上现有的人数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康熙在位期间还多次减免赋税。粗略统计,康熙时期减免赋税达500多次。这些措施对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繁盛、统一的封建强国。
作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树,还应该说是那赫赫的武功。首先是平定3藩之乱。所谓3藩是明朝的3个降清将领,3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12年(1673)下令撤藩。3藩联合,声势浩大,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3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作出果断的军事反击,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8年的3藩之乱被平定。康熙的这场胜利,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从此政治趋于稳固。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康熙21年(1682),康熙挟平定3藩胜利之势,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康熙22年(1683)郑克爽投降。至此,在清初割据了40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大陆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驱逐了入侵后盘据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遏制了沙俄帝国势力的侵略。沙皇俄国乘清朝内部动荡之机,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并盘据雅克萨城。康熙派兵驱逐了盘据黑龙江流域雅克萨的沙俄势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并设立黑龙江将军,驻守北部边疆。
随后康熙进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疆域,这是康熙皇帝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康熙61年(1722年)春,康熙帝年近70。他为了表示敬老,曾将65岁以上的满汉在职官员,以及告老还乡,得罪被遗送回原籍的旧官员,统统召入乾清宫,饮酒吟诗,直到黄昏才散席。参与盛会的有1000多人,故称为“千叟会”。
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共有35个儿子,诸子为了抢夺储位,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他为挑选继承人问题而费尽心血。康熙14年(1675年),康熙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允釢为皇太子,3年后感到不适当把他废掉。2个月后,又重新立允釢为皇太子,24年后他感到太子权力过重,直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同时生前过早地公开立储君的弊端过多,所以他再次废掉其长子,准备在临终前留下传位遗诏,暗立继位人。他晚年最中意的是14子允题,他特地任命允题为抚边大将军,派往边陲去扭转关系重大的西北战局,让他建立功绩,提高威望,为继承皇位创造条件。
康熙61年(1722年)11月8日,康熙得了感冒,浑身发烧,经太医医治后好转,就在畅春园静养。据说,此时康熙亲手写了立允题为继承人的遗诏。当时唯一能接近康熙的大臣,是负责京师警卫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此人是皇4子胤祯的舅舅和亲信,一心想让胤祯继位。然而康熙却不中意于胤祯。隆科多趁机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传成“传位于四子”。11月13日,康熙突然死去,很可能为隆科多所害。
有些学者认为,康熙在病危之际曾将诸子至面前,公开宣读遗诏,除远在西北的允题和被拘禁的允釢外,众皇子大多在场,遗诏不可能被纂改。并且遗诏用满文写就,纂改之事是子虚乌有。还有学者认为,康熙是突然死去,不可能留下遗诏。
另有一说认为,皇4子胤祯素为康熙钟爱,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亲王,曾奉命掌管朝廷军政、钱粮大权。当诸皇子露骨地为抢夺储君而争斗时,胤祯虽暗中培植势力,表面上却置于事外,博得了康熙的欢心,使康熙决意在皇14子和皇4子之中选择一个继承人,最后选中了皇4子胤祯。
康熙死后的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史称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