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亿万富翁,现年45岁。原来是退伍兵,转业进入一个国营单位,开始老是受气,他个性很强,立即选择辞职下海闯荡。
10年后,他已经拥有家产上亿元。春节期间,我们亲戚聚会时,他问我:“XX,你是咱们家族中学历最高的,又在大学教书,告诉我,你年收入是多少?”
我老实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万元”。 他继续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公司里为我打工的那些职员,中学时代学习都比我好,所以学历最差的也是中专。我当年高中3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连中专也考不上,只好去参军。所以,一直对那些有学历的文化人很尊重,觉得他们智力高,工作能力强。可是,现在我竟然是他们的老板,给他们提供饭碗,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这究竟是为什么?他接着分析:“我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取决于3商,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智商、情商和胆商。但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他的3商重要性应该这样排列: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是很片面的,仅仅在智商上优人一等,可是情商与胆商根本没有包含在内。而被学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蕴含了大量的经营人才。所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产出来的毕业生产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虽然聪明,但是懦弱胆小,不擅交际,社会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听完亲戚的话,大吃一惊。他的话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仔细思考了一下,现实好像确实是这样,胆子大的人,在生存竞争中,往往比聪明的人有优势呀。聪明的人,往往胆子小,而胆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很聪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读书越多的人越聪明,可是书读的越多的人,往往胆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三思而后行。那些读书少的人,喜欢先行动后思考,但是这些行动力强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从智商角度来衡量,中国目前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群人,往往是所谓的硕士、博士、教授群体,他们大多在高校里工作和生存。但是,这些所谓最聪明的一群人,整体收入水平却不高,现在一个高校的博士,一年正常收入5万元,硕士4万元,教授多半不会超过8万元(这是我所在的江苏地区的高等院校)。
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最聪明的群体,收入却远远不是最高的,甚至连公司打工的高级白领都不如。
最后,我想得出一个结论:学习好,并没有什么用!
中小学,学习好是为了考上好大学,大学学习好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社会现实是,学习好的人群,职业生涯收入并不高。从表面上看,创业面临的现实风险,比打工高很多,可是从长久看,打工带来的风险更高。
创业的风险,是失去近几年的预期打工收入,甚至破产后还得赔进去自己借的一部份钱。但是,毕竟年轻,能够屡败屡战,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和经验,经商水平与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渐融入经商人士的群体后,眼界和经验日积月累,总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门,将来的事业基本上一片坦途。钱也越赚越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相反,打工生涯持续下来,近几年确实平安无事,可是你在不断的贬值和缩水,而不是越来越强健。打工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心虚,越来越胆怯。10几年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鱿鱼,失业下岗。你看看,哪个风险更大呢?
理念决定了你如何选择,选择决定了你踏上哪一条路,走上哪一条路,决定了你将来的人生过程和结果。古人还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其实很深刻。天下365行,行行都能做,但是同样一个人,选择了做生意和选择了上班,将来的区别就很大,真的太大了!
如果你选择了打工生涯,可能你绝对幸运,将来可以做上超金领,年收入不过几十万元。如果你很不幸,只做了低级白领,也许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猪肉涨价后,你家估计吃不起猪肉,鸡蛋涨价后,估计你家得少吃鸡蛋。即便这样卑微的生活,心中还常存恐惧,害怕失业。
如果你选择了创业生涯,可能你绝对幸运,将来可以做中国亿万富豪级人物,可以动辄捐助几个希望小学,时不时的享受高尔夫和私人游艇。如果你经商能力不行,只能开个杂货店,甚至在菜市场卖个豆腐、白菜什么的,你每月也能赚个一两千元,和低级白领过差不多的日子。但是,你不怕失业,因为每天都有人来买豆腐,买白菜,这又是比白领生活强的地方。
由此可见,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