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是晚明杰出的思想家,曾以曹操为例子,強调愈老愈学的重要性。他在《读书乐·序》中曰:曹公云:“老而能学,惟余与袁伯业。”夸赞曹操虽然处在一个天下四分五裂的时代,一生戎马倥偬,依然沒有忘记读书,且至老不倦。与之相比,李贽自认不过是一个清闲无事的老头,加上上天对己不薄,虽然年近古稀,但眼睛还很好使,看书中的小字还很清晰,手也不抖,书写小字一点问题也沒有。而且自己天生一份好性情,平生不喜与俗人往来,也沒有太多的亲情眷恋,从而避免了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与人周旋交际,能夠心静而专注地读书。
李贽说,最幸运的是,上天赐予了我一份好的理解能力,一打开书就能看透作者论述的核心部分。而古今的读书人,看书通常只看到表面,能夠看到筋骨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了,虽然有人自称已经洞察五脏,实际上还沒看到筋骨。可是我一眼就能看透书中梗概,此乃天幸之一。另外上天还赐给我一个好胆子,敢于怀疑古人推崇的圣贤,认为其中多为虛假迂腐之辈;古人所鄙弃唾骂的,我则认为大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我的大胆,使我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是非观与昔人截然相反,此乃天幸之二。
正是因为有这些上天赐予的稟赋,李贽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而好学。他在50多岁时还拜焦闳为师,学习了3年《易经》,从59岁到70岁,又到湖北龙潭的艺佛院,读书著述整整10年。
李贽愈老愈学的行动,源于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生态度。“活到老、学到老”所倡导的不只是勤勉不懈的学习精神,更是一种人生的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