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走上超发货币的迷途
2013-06-01 10:06:31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实话实说 评论:0 点击:
中国央行超发货币的结果,只能实实在在地恶化收入分配关系,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并最终带来无可避免的经济大萧条。
中国央行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同时,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7.42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美国当时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
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元,到如今超过100万亿元,10多年里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5倍。
财经专家余丰慧撰文指出:如果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跟随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万亿的货币总量就完全足够,但现在货币总量已远远高出。货币超发冲击物价、推高房价,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
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最近10年,是中国央行大步走上通胀主义、超发货币迷途的10年。你想,本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中国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物资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物价是不是理应变得越来越便宜?钱是不是理应变得越来越值钱?结果怎样呢?物价水平不跌反涨,货币购买力大幅贬值。这不是奇了怪吗?怪就怪在央行的官员印钞票太勤奋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把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大量吞食了。真不知道中国央行行长是怎么当的,是怎么样来维护人民的利益的。
中国央行超发货币的结果,只能实实在在地恶化收入分配关系,最大的受害者是国内消费者,并最终带来无可避免的经济大萧条。这样的货币政策未免太不划算,也很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