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
2021-11-06 10:18:35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余秋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中国石油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

余秋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中国石油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
余秋里,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村私塾读书两年,粗识文墨,有善心。
1929年,余秋里参加江西吉安县农民暴动和工农红军。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曾在红军大学第四分校学习,任红军大学第四分校2连指导员,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8月,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时,任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1935年,任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总支书记、政治委员,参加红军长征。曾率部担任红2军团前卫,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掩护军团西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北上途中截去左臂。1936年11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余秋里任中共中央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第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120师独立第3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1月,率领120师独立第3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5月,奉命率第3支队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同年11月,第3支队缩编为第358旅第8团,余秋里任团政治委员、团长,在冀中地区坚持游击战争。随后,任第358旅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任晋绥野战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保卫延安、西北三战三捷、出击陇东、收复三边、围攻榆林、沙家店、清涧等重要战役战斗。1947年冬,先后参加解放黄陵、宜君、凤翔、宝鸡等战役战斗。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1军1师政治委员。同年6月,任第1军副政治委员。青海解放后,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青海军区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秋里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解放军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2月,余秋里调任中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与几万大庆人共同战斗,组织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为中国根本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情况,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1970年6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国家计委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5年1月,升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7年8月,余秋里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2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同年10月,兼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卸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当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99年2月3日,余秋里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2011年6月,《余秋里回忆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