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一一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英雄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在法国杜列米村一个农民家庭。
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一一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英雄贞德,于1412年1月6日出生在法国杜列米村一个农民家庭。
贞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英法两国为争夺土地而进行的“百年战争”后期,战争主要在法国领土上进行。1415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军侵入法国。以勃艮弟公爵为首的勃艮弟派封建主,向英国入侵者表示“友好”;奥尔良派封建主,正忙于对付勃艮弟派。来自法国各地的封建主的武装,阻挡不了英军的前进。阿金库尔一役,8000名法国贵族被消灭。在中世纪,这是一次牺牲相当惨重的战役。1420年,在英国军事力量的威胁下,在勃艮弟派的帮助下,王后伊萨波强迫她发痴的丈夫把女儿嫁给英王亨利五世,并承认亨利是法国的摄政,是查理六世王位的继承人。亨利五世才10个月的婴儿,被立为英法两国的国王一一亨利六世。王家使者在圣但尼斯教堂前大呼:“上帝恩赐亨利六世万岁,他凭上帝的恩泽,登位为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国王!”但是,人民却为可怜的、发疯的故王而哭泣一一为法兰西的命运而哭泣。
一个英国人贝特福统治了巴黎,统治了法国北部半壁江山,在名义上,也统治全法国。老王查理六世原来有一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查理七世,这时,他被王后贬斥,剥夺了王位的继承权,放逐于法国的南部。他缺钱少兵,疑虑重重。到底他能不能成为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太子自己也毫无信心。在法国各地,主要在法国南部,一些勤王的封建主拥护他,但力量分散。英国封建主的武力在向南方扩展。他们正在围攻奥尔良城。奥尔良是忠于王室的奥尔良派贵族的根据地,是位于法国南北要冲的抗英堡垒。奥尔良的居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城堡,正在浴血奋战。
就在这时候,法国人民起来了。除了中小封建贵族的武装外,广大的农民、市民以及低级教士、或组织力量,保卫家园;或组成游击小队,出击英军。当时,法国农村田园荒芜,饥民载道,城市萧条,野狼在街道上徘徊。法国人民仇恨的眼光,注视着那些蹂躏法国的英国封建主,注视着那些为虎作伥的法国封建主,也痛恨那些因争权夺利而使法国山河破碎、生产破坏的封建主内战。他们要求有一个独立、自主、安定、发展的法国。这样的法国,至少得有一个法国人的国王。他们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当时太子查理的身上。
幼小的贞德,听到了多少关于英国贵族和法国贵族对法国人民所干的坏事,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也听到许多关于法国人民抗敌斗争的英勇事迹,激起了她的爱国热情。1428年,英军在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17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她要去见太子,并率军参战,以解奥尔良之围。她的同乡和附近一个小城市的居民相信她,也为她坚定的决心所感动,决定资助她去完成神圣的使命。他们为她装配了甲胄、武器和马匹,并护送她到当时太子的驻地什农城。当时,太子查理的处境是艰难的。贞德见到太子,就对他说:“我告诉你,凭上帝支持,你是法兰西真正的继承人,国王的太子……。”来自农村的贞德,为查理带来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而且,查理认为,她也带来了神圣的“天命”。他相信贞德,是为了使他相信自己。
贞德说服太子给她军队,去救援被围的奥尔良。1429年4月,贞德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她率领约1万人的武装队伍,唱着赞美诗,向奥尔良进发。沿途人民欢呼迎送。在对英军斗争中,贞德披坚执锐,跃马领先。她的英勇,鼓舞了奥尔良城内外成千上万的法国战士。英军被迫撤退。从此,这位奥尔良战役中的女英雄,被人民称为奥尔良姑娘。
奥尔良战役仅仅是法国抗英斗争走向胜利的开始。英国人所立的国王和摄政,在名义上还是法国的统治者。法国人还没有自己的国王。这样,太子查理加冕为法国国王,就成为这一阶段斗争中的大事。贞德尽力劝说查理去里姆大教堂行加冕礼。她说:“我们的太子,不要再举行这么多、这么长的会议了,跟我来吧,在里姆,接受你配得上戴的王冠吧……为什么你还要踌躇不决?”于是,太子决定向里姆进军。里姆在法国东北部,法国国王加冕礼,按传统是在里姆大教堂举行的。从奥尔良去里姆,要经过许多被英军占领的城市。在向里姆进军途中,这些城市被法国军队一一攻克。查理的加冕礼,在里姆大教堂庄严地举行了。查理成为法国的国王一一查理七世。在典礼中,贞德手执旗标,站在国王的旁边。
贞德的名声传遍全国。大批向她致敬的信件和请愿书向她寄来。许多地方的农民、市民,闻风而起,在各地和英国侵略军展开斗争。贞德仍继续参加军事行动。但是,一个农村姑娘享有这么大的威望,使法国的贵族们担心、害怕。他们孤立她,甚至准备出卖她。1430年5月下旬,贞德在康边城附近跟英军和勃艮弟派贵族作战;在撤退回城时,城门却在她面前关闭。这样,她被勃艮弟派贵族所俘。勃艮弟派把她出卖给英国人。残暴的英军对贞德进行了严刑拷打,企图使她屈服。贞德回答英军的是:“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30日,英国人以“女巫”的罪名,在卢昂的广场上活活把贞德烧死。贞德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还不满20岁的生命。
贞德去世了,而她的精神不死。她以她的言行,以她的热血,鼓励了法国人民。法国各地,广泛地展开了反对英国侵略军的斗争。在贞德去世后5年,查理七世进驻巴黎。被英国封建主所占领的地区,先后由法国收复。1453年,英法签订和约,法国只有一个加来港还被英国占有。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而法国的胜利,是和贞德的英名不可分的。贞德的英雄业迹,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她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印在法国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