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暴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孙中山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长。1934年授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山里“乡巴佬”,东洋留学生
何应钦生于1889年4月2日,其祖辈于清朝中期由江西临川随军出镇贵州,由行伍转为经商兼事农耕,先后落点于黄草坝、捧乍,最后定居泥凼的风波湾。生于农村大山深处的何应钦,自幼身体强健,7岁发蒙就读于泥凼私塾,勤奋好学。1905年16岁时,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见家中无人,于是在楼上玩其父的毛瑟枪,不慎走火,打穿屋顶。他怕父亲责骂,急忙跑到附近亲戚家躲避。次日一早,一个人单独跑到县城,适逢县里高等小学堂招生,他竟一下子考上了。入学之初,城中士绅子弟见其身穿土布青衣,赤脚草鞋,举止随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娃,于是称其为“乡巴佬”。何性格倔强,根本不把这蔑称放在眼里,只一个劲刻苦学习,暗中与这些城里士绅子弟比个高低。同时,锻炼身体风雨无阻,因之教师们对其印象很好。1907年冬,贵阳陆军小学在全省征选学生,何与同班同学李毓华、李儒清等同到贵阳,考取该校。1908年,他又与二李一起被选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次年秋,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应选,入日本振武学校。
黔军作将领,被逐走昆明
何应钦在日本振武学校读书时,蒋介石也就读于该校,比何高一级。何在学习期间。一面接受军事教育,一面开始接触到反清革命思想。当时留日学生中,加入
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者达数百人,何也加入了这一革命组织。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后,何与其他同盟会员回国,与蒋介石同在驻节上海的陈英士的沪军都督府任职,先后任科员、连长、营长。讨袁失败后,何再次东渡日本继续学习。结业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27期步科。1916年秋,何应钦在士官学校毕业,逢
贵州督军刘显世创办讲武学堂,刘电嘱其子刘燧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聘何等数人回贵阳为刘训练新军。经刘显世和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电轮)保荐,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何回黔后不久,即取得王文华信任,引入心腹。当时贵州政局中,由于王掌握了军队,实力雄厚,何在短短的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当上了贵州讲武学校校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第五混成旅旅长等要职。1920年11月,何参与和直接指挥了“民九事变”,与王文华一起迫使刘显世交出了贵州大权。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被仇家刺杀身亡,黔军5个旅长各自为政,何旅兵弱,遂被二旅旅长谷正伦、警卫团团长孙剑锋逐出贵州,于1921年底奔赴昆明,滇军总司令顾品珍聘何为高等军事顾问。因刘显世被逐出贵阳,对何异常寒心,在昆明嘱其子侄收买刺客用枪将何应钦胸部和腿部打伤,何随身副官救护入法国人办的医院抢救脱险,休养半年后离云南赴上海,在其内兄王伯群(王文华之兄)家中继续养伤、赋闲。
黄埔当教官,得志上青云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国民党改组,出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孙中山由广州派人到上海,经王伯群等人介绍,何应钦赴广州。在孙的元帅府任参议。何因与蒋介石既有“同学”、“同事”的关系,又在贵州办讲武学校颇有名气,于是被蒋看中,参与军校筹建工作。6月12日,黄埔军校成立,何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何工作勤勉,待人随和,有标准军人风范,对蒋恭顺,因此颇受蒋赏识。何任教官时,参与讨平广州商团叛乱。9月初,军校学生编为两个教导团,10月12日蒋委托何兼本校第1教导团团长;次日,廖仲恺、蒋介石又任命何为军校教务处代理处长。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蒋介石率两个教导团讨伐。何带的第1团连战皆捷。陈部所属林虎,勾结滇桂军阀袭击何团。何当时癫痫病发作刚过,即亲率团部勤杂人员向敌冲锋。蒋与苏联顾问加伦将军在高处观战,见何奋不顾身,对何备加赞赏。此役胜利后,加伦即将列宁赠给他的佩剑转赠何作纪念。后两个团合编为第1旅,何升任旅长。陈炯明再次兵变时,国民政府派兵第2次东征。蒋为总指挥,后分三路,何应钦、李济琛、程潜分任各路指挥。何部多有建树,深受国民政府赞赏。何于11月5日出任潮汕善后督办;12月10日,升任第1军军长兼潮梅绥靖委员、军校潮梅分校校长。在“中山舰事件”后,又出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7月国共联合北伐,何任第1军军长,何的一部保广东根据地,大部分兵力向闽浙攻击。9月,北伐军全力在湖南初战告捷,东向长江下游5省。10月,福建都督周荫人倾巢西移,企图窜犯潮梅,何乘机率部袭击周总部驻地永定,取得全胜后挥师绕道,兵分5路,在松口攻周军主力,俘敌师长以下4000余人,蒋去电嘉勉,电汇银元2万犒劳将士,升何为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
“四一二惨案”的主谋
蒋介石为消灭共产党,1927年4月2日在东路军指挥部召开会议,何在会上极力支持主张消灭共产党。4月9日,何在南京直接调兵解除了林祖涵(林伯渠)所率的第6军3个主力团武装,包围江苏省党部和省总工会,逮捕了部分革命者。次日何又令军警强行解散南京共产党支部,逮捕全体共产党干部。4月12日,何的东路军26军在上海对工人纠察队进行突袭,大规模杀害了共产党员,这就是震动全国的“四一二”惨案。
反蒋遭忌恨,起用更卖力
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于7月15日通电反对共反蒋。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
系、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和阎锡山为首的晋系与蒋有矛盾,公开逼蒋下野。何应钦此时判断失误,以为蒋树敌太多,已四面楚歌,必败无疑。于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宫。这样,蒋只好下野。当白崇禧在会上要蒋离职时,蒋回顾何,而何一声不吭,蒋伤心异常,拂袖而走。蒋事后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是蒋、何的第一次矛盾。蒋于1928年2月,不与何应钦打招呼,乘何去南京,蒋直接去何的第一路军徐州总指挥部,撤消了何的本兼各职,将军队编为4个集团军,蒋自任总司令。何应钦对蒋介石是有功的。蒋离不开何,何更离不开蒋。当何在白崇禧迫蒋下野时态度暧昧,蒋复职后一怒之下撤了何的一切职务,后又经别人圆场,蒋才又委何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何肚里有气,托病于杭州附近莫干山。蒋亲自跑去对何说:“我离了你,没有问题,照样干下去;你若离开我,就无办法。”何权衡利弊,只好随蒋到南京就职。
“围剿”遭败迹,“攘外”又“安内”
1931年2月,何应钦任南昌行营主任,指挥部队对湘赣地区共产党人和人民武装进行第二次围剿。但红军在15天里连打5个胜仗,打垮了他的15个师。当时蒋刚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心绪颇佳,不仅未责备何,反而任其为前线总指挥,兼国民党空军司令,蒋亲自出马任第三次围剿红军总指挥,但最后仍惨遭失败。这年秋,日本侵占东三省,3月12日,张学良辞职,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秉承南京政府“一面抗日一面交涉”的“国策”,和蒋“有言抗日者杀无赦”的密令,所以,虽然集中了几十万军队,却被一二万日军击败,退到北平附近。5月31日,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停战协定》。
1937年“7.7”事变发生时,何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即被蒋召回南京,商讨抗日大计,并出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讨论南京战役计划时,何等多数将领主张用20个团左右兵力,以歼日军有生力量。但蒋未采纳,结果大败,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1938年1月,何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了一些努力。
“皖南事变”的刀斧手
1940年10月到1941年年初,何应钦、白崇禧秉承蒋介石旨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取销新四军番号,审判叶挺、通缉项英等一系列反动事件。周恩来怒斥何“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就任总司令,衣锦还故乡
1945年1月底,中国远征军攻克缅北重镇苗斯,与滇西的中国军队在滇缅公路会师。何主持升旗仪式,后胜利指挥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何回昆明后,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美军参谋长麦克鲁少将等由昆明到贵阳,在童年玩耍地兴义停留5天,他在家乡人们面前高谈阔论,表现出他正得势时的志得意满,极力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
主持受降礼,出尽风头时
1945年9月8日上午9时,由8架战机护航,何应钦乘坐“美龄号”飞机从湖南芷江飞临南京。第二天上午9时9分,在南京原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事前规定,日军投降代表前后应向何敬礼三次,何不必还礼。但冈村向何交降书时,何禁不住起身还礼,使在场的中外记者及有关人员瞠目结舌。何当时是故意而为之,还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还礼,这就不得而知了。当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何一生中最值得炫耀出尽风头的事,是他一生中的顶点。此后,他在国民党中的官运就日渐式微,开始走下坡路了。1946年6月何应钦被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赴美前他专门给刚上台的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打了一通电话,在电话中他对白崇禧说:“冈村对共产党很有研究,对他要宽大处理,我们以后对付共产党,他是很有用的人物。”在何应钦的庇护下,1949年1月31日,南京军事法庭宣判,冈村宁次无条件释放。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时,何又不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与抗议,将冈村送上了逃往美国的轮船。冈村宁次在何应钦等人的保护下,逃脱了历史的惩罚。
免职去美国,为蒋跳火坑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成国防部,何受陈诚等排挤,失去了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两个重要职务,而由陈诚和白崇禧分任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何仅任小小的重庆行营主任一职。10月18日,被蒋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一年多后,因国内战场吃紧,何奉召回国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5月31日,改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1949年5月13日,何应钦内阁在广州集体辞职,把烂摊子甩给了阎锡山的“战时内阁”,他自己则先到香港,后到台湾。
晚年遭冷落,怀念旧山川
何随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台湾后,寓居台北牯岭街,自称
“闭门思过”,不闻政事。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又当上了“总统”。何备受冷落,被排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任一席中央评议委员;军队中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一顶大而空的高帽子。
何晚年反对共产党之志不改,对大陆诬蔑仍不绝口,顽固坚持“三不”政策。1986年4月,何应钦中风,被送进医院。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寿终正寝,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