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最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之一——阿鲁特洛·托斯卡尼尼,1867年3月25日生于意大利帕尔马城。早在童年时代,他就显示出了
自己的音乐天赋。他的父母主动引导他向这方面发展。9岁那年,托斯卡尼尼进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他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连那些大同学都称他是“天才”。
托斯卡尼尼与音乐结下终生之缘,是从歌剧开始的。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他常一个人钻进琴房,连着数小时弹奏歌剧乐谱,如痴如醉,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休息。为了节省时间,他很少去饭堂,经常是在琴边吃完3顿饭,一片面包加一杯开水。就这样,他在帕尔马音乐学院度过了难以忘怀的9个春秋。
离开学院后不久,托斯卡尼尼参加了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演出的意大利歌剧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起初,这位瘦小的青年并没有引起同伴的注意。不久,剧团上演当时世界著名作曲家、号称“歌剧之王”的威尔弟的歌剧《阿依达》。首演那天,盛况空前,整个剧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歌剧迷。谁知,就在开幕前一刻,巴西指挥因与意大利乐队队员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摔棒离席,副指挥不得不匆忙上阵代理指挥。哪知,才演奏了几分钟,这位副指挥就被观众轰下了台,接着上场的合唱指挥也遭到了同样的恶运。此刻,剧场大乱,观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点;演出主持人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走投无路之中,演出主持人只得“死马当作活马医”,让托斯卡尼尼上场。于是,托斯卡尼尼被人匆匆地换上肥大的礼服,塞过一根指挥棒,推到了台前。他微微定了一下神后,即合上乐谱,开始指挥。观众原本是带着恶作剧的心情准备再次起哄的,但随着托斯卡尼尼的指挥,剧场慢慢地静了下来,观众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色。当第一幕终了时,全场起立,对这位不起眼的年轻人精湛的指挥技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就这样,年仅19岁的阿鲁特洛·托斯卡尼尼第一次作为指挥家奠定了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托斯卡尼尼在里约热内卢住了不到一年就回到意大利,恰逢当时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正准备首演威尔弟的歌剧《奥赛罗》,托斯卡尼尼抱着大提琴赶到米兰,担任了斯卡拉歌剧院乐队第二大提琴手,以后又担任了指挥。
在托斯卡尼尼漫长的艺术生涯里,可以看到他始终怀着一种惶恐、敬畏、爱戴和尊敬相交织的心情崇拜着威尔弟,就像全体乐队队员崇拜着托斯卡尼尼一样,从威尔弟那里,他学到了指挥法的理念和灵魂。
托斯卡尼尼曾先后3次担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队指挥、音乐监督,指挥了列昂卡瓦洛的《丑角》、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和《图兰多》等歌剧的首演;他还指挥演出了德国瓦格纳的《神的黄昏》、法国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歌剧。
1908—1915年,托斯卡尼尼迎来了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黄金时代,他指挥首演了普契尼的《西部女郎》。
1928年,他担任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30—1936年,该团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1937年,他担任NBC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他在那里任职到1954年4月,87岁高龄时发表“勇退宣言”为止。
托斯卡尼尼成了名,社会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很多报纸称他为“天才指挥”;每次音乐会,只要他一出场,全场观众就会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托斯卡尼尼始终认为一切名誉不应属于他,而应归于作曲家。
托斯卡尼尼生性耿直,他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怎么想就怎么做,有时甚至让常人难以理解。
有一次,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托斯卡尼尼很不满意。后来施特劳斯的歌剧《沙乐美》首次公演,请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托斯卡尼尼就婉言谢绝,并且特地去维也纳对施特劳斯说:“对于音乐家的施特劳斯,我脱帽致意;对于作为人的施特劳斯,我要12次地戴上帽子。”说着,他还用哑剧的形式作了数次戴帽的动作。
托斯卡尼尼道德感很强,凡是和人类美好、善良天性格格不入的丑恶现象,他都会表示强烈憎恶。在纳粹德国和奥地利合并日那天,他发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脾气。当墨索里尼作为意大利独裁者进入罗马时,托斯卡尼尼公开谴责了他,并拒绝演奏法西斯党歌。他说:“这种东西我不认为它是音乐!”为了表示对纳粹党人的抗议,他取消了赴德国、意大利演出的所有合同。
托斯卡尼尼身材瘦小,只有1米50出头,可他到了80高龄,还腰腿结实,能一步攀登两阶楼梯。他常喜欢指着自己的肚子说:“瞧,肚子还没有鼓起。”为了艺术,他一天的睡眠只有3、4个小时,可从没有生过一次大病,连牙齿也从没有脱落过。在排练时,他总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1957年1月16日,托斯卡尼尼离开了人世,享年90岁。他把一生献给了音乐,被全世界公认为本世纪最著名的指挥大师之一,受到人们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