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民间音乐家阿炳

2011-06-14 20:22:58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李遂霞 评论:0 点击:
阿炳,民间音乐家,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中二胡曲《二泉映月》蜚声国际。他还有一副好嗓子,被誉为“小天师”。
阿炳,民间音乐家,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中二胡曲《二泉映月》蜚声国际。他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阿炳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10岁时随父学艺。
   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并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了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他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的吹奏,因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阿炳25岁时父亲去世时,他继承了父业,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阿炳与寡妇催弟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催弟一同到老家避难。不久又到上海,这时他创作了《听松,并在电影中担任群众角色,这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随后,阿炳重回无锡,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到了夜间又在街上拉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此时,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曾专程到无锡为阿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等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死后葬于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墓前立瞎子阿炳铜像,1986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热词搜索:民间 音乐家 阿炳
上一篇: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下一篇:美国外交官司徒雷登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