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中国电影剧作家郑伯奇

2011-05-30 13:11:42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天马王 评论:0 点击:
郑伯奇,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文艺理论者,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192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哲学科。

郑伯奇,中国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文艺理论者,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1895年6月11日生于西安长安,幼年家贫。15岁加入中国同盟会,一年后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先后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帝国大学。1919年参加同盟会,1920年在《少年中国》1卷9期发表第一首诗作《别后》。次年加入创造社。192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哲学科。同年回国,执教于广州中山大学,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1927年,郑伯奇来到上海,开始从事文艺工作,主编或参与编辑的刊物有创造月刊北斗新小说等。1929年,曾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1930年2月,当选为左翼作家联盟常务理事,同年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独幕剧《抗争》,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

1932年郑伯奇与夏衍,阿英一起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他与阿英等合作或改编《盐潮》、《泰山鸿毛》、《时代的儿女》、《华山艳史》、《到西北去》、《女儿经(1934)》等电影剧本。还用郑君平、郑平子、席耐芳等笔名在上海《晨报》的每日电影副刊上发表电影批评与理论文章,被称为十五员大将之一。他与黄子布(夏衍)分别翻译了苏联普多夫金的《电影脚本论》和《电影导演论》,单独翻译了苏联狄莫辛柯的《电影结构论》,他还将其它国家的优秀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

抗战爆发后,郑伯奇到西安编辑《救亡周刊》。隔年到重庆,任职于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43年冬,回西安任陕西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45年为《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主编剧刊《每周文艺》。1946年出版《参差集》。

解放后,郑伯奇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文联副主席、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并写作评论和回忆录。其中回忆创造社的文章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后结集为《忆创造社及其他》。19511952年创作秦腔剧本《血训图》和《史惠珍劝夫》,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作品集《郑伯奇文集》,小说剧本集《抗争》、《轨道》、《哈尔滨的暗影》,短篇小说集《打火机》等。

1979年1月,郑伯奇去世。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