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的一个小镇。他从小成绩优异,学习刻苦,是公认的好学生。早在年轻时,潘
基文就立志当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英语。高中二年级时,他曾作为韩国全国选拔出的4名获美国政府奖学金的学生之一,前往美国学习。1970年,他以优异成绩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外交学专业毕业。
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开始走上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他先后担任韩国驻印度使馆副领事、外交部联合国课课长、驻美国使馆总领事、外交部政策室长、外交部首席次官补、驻奥地利大使、外交通商部次官、驻联合国大使、外交通商部长官等职务。
在潘基文担任驻美使馆公使兼总领事期间,正好赶上第一次朝核危机,他在处理朝核问题的过程中结识了美国各界高官,并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危机显才华。
除了在外交部工作外,潘基文还曾在韩国多位总统和总理身边担任要职,并得到他们的赏识。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即被推荐前往国务总理秘书室负责礼宾事务;1996年至1998年,他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2003年至2004年,他担任青瓦台总统府外交助理。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潘基文温文尔雅,待人亲切,且头脑敏捷,观察细致,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由于他在外交场合总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媒体称他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同僚们对他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
潘基文在出任外长后,韩国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之一,就是解决2002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作为外长,潘基文为六方会谈展开了积极斡旋,在有关国家之间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成为韩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调停作用的关键人物。潘基文在这一过程中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望。
当然,潘基文就任外长后并非一帆风顺。就任后不久,发生韩国公民金善日于2004年6月在伊拉克被绑架并被斩首的事件。由于事件中出现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玩忽职守的行为,韩国国内民众对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潘基文在这一事件中显示了出色的危机处理能力,并由此与韩国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韩国民众也对这位态度诚恳、言辞真挚的外交官产生好感。
潘基文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夫人柳淳泽是他高中的学友,他们育有1子2女。潘基文与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在妻子儿女的眼中,他是个模范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
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3日,第61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宣誓就职。潘基文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潘基文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专业外交技巧和流利的语言能力。他的工作经历大都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与人权”和“民主”有关,而这正是联合国立足的三大支柱。
2006年10月,潘基文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2006年10月19日,潘基文辞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职务。2008年7月,2009年7月潘基文访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