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王威廉一世
2011-07-08 17:30:58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李遂霞 评论:0 点击:
威廉一世,奥兰治王朝的开国国王,为荷兰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被世人称作“荷兰王”,他为荷兰迎来了17世纪这个“黄金世纪”。
威廉一世,威廉·奥兰治,奥兰治王朝的开国国王,为荷兰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被世人称作“荷兰王”,他为荷兰迎来了17世纪这个“黄金世纪”,建立了海上霸权。
威廉一世出生于1533年8月25日,父亲是拿骚伯爵。11岁时,他的堂兄勒内·沙龙战死疆场,他又继承了奥兰治亲王的爵位和领地,18岁时同伯伦伯爵的女继承人安妮结婚,又得到几处领地,成为尼德兰首屈一指的泽兰,并得到乌特勒支玛丽娅的厚爱、器重,22岁被任命为马斯军团司令,并进入尼德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大贵族。少年时,他被送进布鲁塞尔的宫中接受正统教育,26岁成为荷兰三省执政。
本来威廉一世可以像那个时代的大贵族一样,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中体面地过完富足的一生。但他生活的时代,促使他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1566年,在尼德兰的一座小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激动的人群迅速砸烂了修道院的物事,这种狂热迅速扩展到尼德兰,史称“捣毁圣像运动”,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
尼德兰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毛纺和麻纺手工业及商贸尤为发达,城镇林立。但它自1519年起落入西班牙的统治之中。西班牙政府视其为经济奶牛,其交纳的赋税占西班牙国库总收入的50%以上。这使双方的矛盾发展如水火之势,西班牙更是有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和血腥敕令。这个敕令规定凡异端必须处死并没收财产,而藏匿包庇异端者与异端同罪。这个敕令使数不清的尼德兰加尔文教徒被合法地杀害,在加尔文教徒占多数的尼德兰显然是一道战争的催化剂。当尼德兰又陷入一场经济危机时,政治和社会的动乱就爆发了。
在这场运动刚开始的时候,仍有着许多向良性发展的机会,奥兰治亲王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荷恩上将的努力也正在促成这一点。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顽固地立场,断送了和解机会。威廉向尼德兰“铁血总督”阿尔法·玛格丽特总督递交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撤走西班牙驻军,罢免不得人心的主教。在运动发生后,他们又积极斡旋,女总督也主张采取安抚措施。但顽固的天主教国王,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终于使形势不可收拾。新成立的“除暴委员会”使尼德兰变成了屠宰场。
在这种情势下,奥兰治亲王威廉斩断了与西班牙王室的丝丝情结,放弃了显贵的身份、优裕的生活,毅然加入到血浓于水的尼德兰民众一方。他选择了逃亡德意志,散尽千金招募了一支军队,开始了战斗生涯。
威廉的军队开始屡屡碰壁,但“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的崛起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这两支队伍主要由破产的平民组成,他们分别在沿海地区和佛兰德斯森林进行游击,并夺取了一批城镇,在阿尔法·玛格丽特总督统治的铁板上打开了缺口。威廉积极配合,再次攻入国内,并成为全国抵抗力量公认的领袖。
尼德兰独立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很好地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这个真理,同时利用腓力二世树敌过多的特点,团结国际力量来夹攻西班牙。
独立战争中, 著名的战役有哈勒姆保卫战、阿尔克马尔保卫战、莱顿保卫战等,其中在莱顿保卫战中,威廉亲自参与,以头脑冷静著称,被称为“沉默者威廉”。
158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威廉列为全国头号通缉犯,以重金悬赏要他的性命。对此,威廉发表了著名的《护教宣言》,抨击了腓力二世政策的种种祸害,描述了自己最终走上反抗道路的心路历程和战斗到底的决心。1582年,尼德兰各省正式宣布在7月12日拥戴威廉·奥兰治为尼德兰国王。然而,在这伟大日子到来的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了奥兰治的生命。
威廉·奥兰治亲王的威望,因为他的遇刺身亡而被永远定格在高位。他被尊为国父,他的子孙世代为荷兰执政,并在1815年起成为荷兰王国的世袭国王,一直延续到现在。他的家族标志——橙色也成为荷兰的标志。
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首先是荷兰独立所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使称雄一时的西班牙帝国受到最沉重的打击,同时又在西欧众大国的夹缝中兴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荷兰。独立使得荷兰摆脱了众多的束缚,并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17世纪这个“黄金世纪”,建立了海上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