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家蔡元培
2011-09-11 16:39:22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李遂霞 评论:0 点击:
蔡元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开创者,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开创者,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1871年,4岁的蔡元培入私塾读书。1878年,11岁时,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蔡元培便寄居到姨母家读书。17岁考取秀才。
1898年,蔡元培弃官从教,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
1912年1月,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
1916年,蔡元培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与当地外侨发生冲突。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吴稚晖提出发动“护党救国”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等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选为同盟会副主席,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晚年,蔡元培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
蔡元培的一生共经历了3次婚姻,这3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1940年3月5日,蔡老因病在香港与世长辞,葬于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教育部在诔词中有“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周恩来送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毛泽东特发唁电:“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开创者。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的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为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