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文澳大利亚最大政党——工党领袖,在2007年11月24日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击败执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领袖约翰·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第26任联邦总理。
陆克文(1957.9.21— ),即凯文·路德 (Kevin Rudd,也译为凯文·拉德),澳大利亚最大政党——工党领袖,在2007年11月
24日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击败执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领袖约翰·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第26任联邦总理。陆克文是他自取的中文名,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
陆克文1957年9月2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州的楠伯,是家中4个孩子中最小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都是在昆士兰州度过。中学时代的他口才出众,学习成绩优异。随后,就读于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和中国历史,1981年毕业,同年加入工党。
大学毕业后,陆克文进入澳大利亚外交部工作。20世纪80年代他在海外度过了大部分时间,曾先后在澳大利亚驻瑞典大使馆和驻中国大使馆任外交官。
1995年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事务顾问。1997年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亚洲语言系副主任。1998年,陆克文当选昆士兰州格里菲斯选区众议员,一直连任至2007年当选总理为止。2001年担任“影子内阁”外交部长。
2006年12月,陆克文在工党领导会议中击败了金·比兹利,成为工党领袖。2007年11月24日,陆克文当选为澳大利亚总理。
陆克文已婚,有2子1女。夫人瑞恩是他大学时代的恋人,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在陆克文决定参加大选后,她为了避嫌,出售了自己的企业。陆克文爱好音乐、阅读、打高尔夫球、钓鱼等。
在竞选活动中,陆克文提出“新领导”、“新思想”的竞选口号,承诺获胜后将在劳资关系、教育、医疗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重点改革,使劳动家庭获得最大益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他承诺将签署政府一直拒绝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在外交政策中,他表示要坚定地维护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并继续推动和深化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他还表示如果工党获胜将从伊拉克撤出澳大利亚的战斗部队。
在对外政策方面,对于美澳联盟,陆克文表示自己是“澳美同盟的支持者”,但同时强调澳大利亚不会充当美国的傀儡。他和霍华德的一个明显分歧体现在伊拉克驻军问题上。陆克文承诺,当选总理后将撤回驻伊拉克的全部澳大利亚部队。而霍华德一直被视为美国总统布什的一名重要盟友。
除了支持“一个中国”、主张加强对华关系外,陆克文领导的工党同样主张进一步加强同亚洲各个国家尤其是东盟和中日韩的关
系。陆克文认为,澳大利亚应该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与自身能力相当的作用。
针对68岁的霍华德已近暮年的特点,陆克文利用各种机会突出自己年轻、亲民的形象。上任工党主席之后,他走访澳洲各地,展开“倾听之旅”,每周做客电视谈话节目,出席各种公众活动,宣传自己和工党的政治主张。
陆克文有意淡化工党的左翼色彩,主张温和、务实的政策,他提出的竞选纲领亦紧贴民生问题,包括扩大医疗福利,为低收入者提供免费医疗,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降低高等教育学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等。从这些政策中可以看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影子,对此,陆克文称,澳工党要想成功,就必须走英国工党的改革之路,走兼顾公平与自由竞争的“第三条道路”。
在霍华德自由党政府执政11年中,澳洲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澳元汇率屡创新高,失业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受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的影响,澳大利亚的通胀水平也日益高启,房地产价格上涨尤其明显。为遏制通胀,澳基准利率已达6.5%,为10年来最高。高房价和高利息成本令很多澳大利亚人头痛不已。陆克文认为,政府有必要对此干预,承诺当选后的5年中将拨款5亿澳元补贴5万个初次购房的家庭,并减免6亿澳元的税收以鼓励开发5万套出租房屋。
陆克文与霍华德另一个态度迥异的领域是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同布什政府一样,霍华德政府一直对此态度暧昧,澳大利亚和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未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大国。陆克文则鲜明地打出环保大旗,承诺工党上台后,将正视气候变化对澳带来的威胁,尽快批准《京都议定书》,订立减排目标,力促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体制”。同时,他也坚决反对自由党建造核电站满足能源需求的计划。
陆克文曾表示,将制定一个为期50年的中澳战略。首先是经济上的互补性,他认为现在中国的工业化速度非常快,而澳大利亚希望长期成为中国的能源和原料供应国,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互补性。他还认为,澳大利亚的金融服务业和资金管理业非常先进,属于世界上最成熟的国家之一,他相信就此能与中国合作。
陆克文在执政的2年多时间里,一直受到公众异常热烈的欢迎。这使许多澳大利亚工党老成员感到奇怪,不清楚这位魅力非凡的前外交官如何获得大众广泛的支持。充满质疑的政治决策使陆克文采取的“独裁政治”渐渐失去光泽,他在做一些决定时并没有依照惯例,考虑内阁以及政党派系领导人的意见。
陆克文总理决定控制汽油和食品价格的举动被证明是随意做出的承诺。但是,陆克文的支持率仍然处于高位。这主要得益于澳大利亚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而向纳税人提供了520亿美元的救济金。澳大利亚反对党领导人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在2009年11月由于党内意见分歧而地位不保,这使陆克文政府当时显示出无懈可击的能力。陆克文在澳大利亚政府高高在上的地位,在2010年5月土崩瓦解。他做出的使澳大利亚保持健康状态的承诺却产生了复杂的后果,没有达到消费税收入增长33%的计划。除此以外,陆克文提议对自然资源领域的超额利润征税,这似乎是增加政府收入的一个安全方法。但这一举动遭到工党内部的反对,导致陆克文下台。
2010年6月24日,澳大利亚执政党工党举行党内选举,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当选党首,取代现总理陆克文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