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哥白尼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也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
是一位杰出的医生、社会活动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画家。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诞生在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原是克拉科夫的商人,1458年迁居托伦城,因经商而致富,后被选为托伦市的议员和市长。母亲巴巴娜是当地一位富商的女儿。夫妇共生2男2女,哥白尼是最小的一个。哥白尼10岁时就丧父,由舅父路加斯·瓦兹洛德大主教抚养。大主教是一位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人士,为了把他培养成人,先后把他送到自己主持的圣约翰学校和弗洛克拉维克的教会学校学习。哥白尼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天文学。中学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造了一具按日影以定时刻的日晷,从而培养了他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1491年,18岁的哥白尼离开了故乡托伦,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是当时波兰的首都,也是东欧最大的贸易和文化中心,有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由于它地处东西欧交通要冲,所以比较早地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因此在这座以天文学和数学闻名于全欧的古老大学里,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和腐朽的封建教会的经院哲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派学生甚至发展到大街上去相互械斗。哥白尼在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下,在心灵里埋下了向经院哲学挑战的种子。该校教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数学教师和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波鲁泽夫斯基教授。这个时期,哥白尼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搜集、阅读和研究了许多有关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并且在书中空白处作了详细注释,保存下来的书中,还粘贴有他的演算草稿。他在学习期间还利用“三弧仪”和捕星器观测月食和天体运动。据史料记载,他的“日心说”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萌生的。
哥白尼从克拉科夫大学毕业后,1495年,奉舅父之命,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往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留学。哥白尼是一个懂得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他深知要和条顿骑士团斗争,就必须掌握教会法。尽管他爱好天文学,但他还是欣然同意了舅父的安排。他在意大利先后进入波伦那大学、帕多瓦大学和费拉拉大学学习和研究法律、天文学、数学、神学和医学。同时还学会了希腊文。1503年,哥白尼完成了舅父的委托,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然而,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天文学和数学的研究上。在波伦那大学的教授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天文学教授达·诺法纳,哥白尼同他一道观测天象,共同探讨改革关于托勒密的学说问题。后来,哥白尼基本上是沿着他的老师所指引的方向,进行伟大的天文学革命的。哥白尼在其名著《天体运行论》中记载的最早的天文观测,就是从波伦那开始的。1494年3月,哥白尼仔细观测和研究了月球遮掩恒星毕宿五的现象。他发现由托勒密理论得出的月球在满月时要比上下弦时远一倍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推翻了托勒密的月球理论,把他的“地心说”打开了一个缺口。1499年,26岁的哥白尼应聘当了罗马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500年11月6日,他在罗马作了月食观测,证实了地动说的正确性。1506年,他从意大利返回祖国。
哥白尼回到波兰后,便在他舅父瓦兹洛德大主教手下作私人医生和秘书工作,经办教区的外交事宜,并兼任弗洛恩堡修道院的神甫职务,直到他舅父1512年病逝为止。后来他移居弗洛恩堡,曾一度迁居奥尔兹丁,不久,他又返回弗洛恩堡居住,从此就在该地担任神甫职务,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行医,免费为穷苦人治病。他的医道高明,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的工作虽然很多,也很繁忙,但是他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把主要精力仍放在从事天文学的研究上。1512年3月,他在弗洛恩堡购得城堡西北角的一座箭楼,把它作为自己的住所和观测天象之用。这实际上是一座小型天文台。这座箭楼至今尚存,被人们称为“哥白尼塔”。他用自制的简陋仪器,夏去冬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通宵达旦地观测天体,长达30年之久。
哥白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当条顿骑士团疯狂地侵略波兰时,他挺身而出,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他在《经济论文集》一书中写道:“没有任何职责比对祖国的职责更神圣,为了祖国哪怕献出生命也应该。”1519年,条顿骑士团侵犯埃尔门兰德地区,这个地区的僧侣全都吓跑了,而他却勇敢地组织和领导了奥尔兹丁城的人民,奋起反对侵略者,经过5天5夜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波兰国王为了表彰他在保卫战中的功绩,委任他为埃尔门兰德总理,主管这个地区的一切政务。
哥白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也颇有研究;他是一位画家,作过自画像;他绘制过埃尔门兰德地区的地图,设计过埃尔门兰德各城市的自来水;他还是一位名医,教区以外的人常来请他治病;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的附录里,发表过他的球面三角论文。在他的一生事业中,无论是在医学、数学领域,还是在法学、经济学领域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并不是上面这些业绩,而是他在天文学方而的伟大贡献。
1516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1525年,哥白尼原来的女管家安娜衷心地爱上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她不顾流言蜚语,毅然来到被教会剥夺了结婚权利的哥白尼身边,和他一起生活。由于她的精心照顾和帮助,才使得《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1536年,这本书已基本上完成,1540年,经过最后一次修改定稿。1541年秋,哥白尼唯一的弟子、德国维登堡大学年轻的数学教授雷提卡斯,把《天体运行论》的手稿,送往纽伦堡出版。由于雷提卡斯坚信哥白尼学说受到了教会的迫害,他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避教会的追捕。
在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以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这一学说最早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公元2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托勒密使其系统化。他认为地球是一个静止的球体,居于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均环绕地球运转。地球之外有9重天,上帝就住在第9层。教会后来根据自己的需要,支持“地心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世说”融为一体,以唯心主义宇宙观来愚弄人民。他们胡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把人安排在地球上。地球也是上帝创造的,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也是上帝创造的,只不过是点缀宇宙的装饰品而已,就像上帝创造地球上的江河、湖泊、森林、五谷、牲畜,是为了满足他的“子民”的需要一样。这样教会就用“地心说”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根据“地心说”提出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教皇是地球的中心”,无疑“教皇是地球的主宰,当然也是人类的主宰”。这种说话统治欧洲1000多年,谁要是否定它,就是反对教会权威,就被视为“异端邪说”。
哥白尼根椐自己30多年对日月星辰运行的实际观察与计算,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批判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创立了“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这本科学巨著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同宗教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从此,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也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德国诗人歌德对哥白尼学说的伟大意义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哥白尼地动学说撼动了人类意识之深,自古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哥白尼的学说也作过高度的评价。他说: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当哥白尼的学生捧着刚刚装订好的第一本《天体运行论》,兴冲冲地跑到他的床前时,哥白尼已经奄奄一息,他抚摸着书的封面,再也没有力气把书打开了。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安详地闭上了那双曾在广袤的宇宙中不断探索真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