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

2011-03-28 09:36:47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清)的建立者,史称清太祖,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他的功绩,记载于世界史册。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清)的建立者,史称清太祖,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他的姓名与功绩,不仅垂诸于中国典籍,而且记载于世界史册。
1559年2月21日(明嘉靖3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6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3年(1405)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5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3年(1467)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3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4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4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4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3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努尔哈赤曾被明朝册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
明朝万历11年(1583)5月,努尔哈赤不屈奋起,起兵时只有甲13副部众30人,“自中称王”。要想以这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兵力,去吞并20倍于己的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400人),打败百倍、200百倍于己的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确实是难而又难。努尔哈赤面对险局,毫不动摇,知难而进,顽强奋斗。他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予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还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重用贤人和厚待功臣,招徕了许多机智忠贞武艺超群的有才之人和猛将谋士,他们献计献策,奋勇冲杀,善理国政,自此,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国势日强,军威大振。这就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为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也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策略。他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是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7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1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是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100户女真来投时,专遣200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10对、乘马10匹、耕牛10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200多起,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与明朝发生正面冲突,直到万历46年(1618)以七大恨誓师伐明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努尔哈赤自幼喜爱兵猎,武艺超群。遇逢征战,他便率先冲阵,拼死厮杀。后来他回顾数十年戎马生涯时总结说:“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这种英勇的气概和猛烈冲杀的作风,建立起崇高的威信,使部众竞相效尤,因而能够做到令必行,行必从。有了这些决定性的因素,努尔哈赤不仅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从绝境里找出路,避免了灭门之灾,而且不断由弱变强,由小到大,顺利地进行着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的事业。
万历43年(1615年),努尔哈赤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八旗人员居住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遵守国法,纳赋服役,听从汗、贝勒统率,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万历44年(1616)正月壬申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建年号为“天命”,史称后金。之后,努尔哈赤又花了2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使其兵势渐强,势力巨增。万历46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他亲自统领步骑2万人进攻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出降,于是捣毁抚顺城,掳掠人畜30万而归。之后,努尔哈赤又攻陷清河堡等抚顺城以东的明军诸堡。
万历47年(1619年)2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附近与明朝进行了决定后金命运的一次决战。明朝为保持它在辽东的统治,调集大军10万人,号称46万,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分兵4路进攻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消灭后金。努尔哈赤采取了正确的对策“明军分兵而来,他则合兵而住”。集中八旗兵力6万余人,作战5日,击败明将杜松、马林、刘綎3路大军,杨镐闻知3路兵败,急令第4路李如柏撤兵,狼狈逃回。后金大获全胜,从而使辽东局势起了根本变化,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全面进攻。接连攻占了开原、铁岭,以及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公元1625年3月,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到沈阳,并把沈阳改称为盛京。
面临着复杂的危险局势,努尔哈赤果断地确定了承认辽东汉民原有的封建制、陆续缩小满族奴隶制并促进其向封建制过渡的方针,及时地推行了“各守旧业”和“计丁授田”等过渡性质的新政策。
努尔哈赤利用攻克辽东大败明军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了争取蒙古归顺,建立满蒙联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努尔哈赤还专门下达文书,给予来归蒙古诸贝勒,宣布要无差别地对待亲生儿子与仰慕而来之诸子,并指定他们分别与汗、贝勒“结成亲家”,以便很好地恩养他们。当斋赛之家送其2子1女为人质,并带马2000匹、牛3000头、羊5000只来赎斋赛时,努尔哈赤很宽厚,同意提前释放。他率领四贝勒皇太极、二贝勒阿敏,与斋赛对天盟誓,宣布如骗取牲畜而不送还斋赛,则“将遭殃致死”。斋赛也发誓要“以收养之父(指努尔哈赤)为父”,“以诸弟为弟”,若回部之后变心负盟,则“遭殃致死”。努尔哈赤厚赐斋赛皮裘弓矢鞍马甲仗,命诸贝勒送至10里外,设宴饯别,将其人质之女,给与大贝勒代善为妃。努尔哈赤命诸贝勒又与科尔沁部鄂巴等贝勒盟誓,“愿同心合意”对付察哈尔。这些政策和措施,吸引了许多蒙古贝勒、台吉率部来投,编入八旗,扩大了军队,增强了战斗力,与喀尔喀、科尔沁建立了比较巩固的友好联盟关系,对后金国与明作战、与察哈尔林丹汗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各贝勒的势力强大和难以挑选合适的嗣子,努尔哈赤还宣布今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为这一制度的完全实行创造条件。
努尔哈赤虽然是一位“聪睿英勇”的开国君主,解决了不少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进入辽沈后又迅速认清了新形势,及时地采取了“各守旧业”、大量任用汉官等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奴隶主、大农奴主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不能坚持和彻底推行符合辽东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政策,并且由于一向攻无不克、飞跃前进而有些飘飘然了,骄傲专横,刚愎自用,因而犯了不少错误,干了一些蠢事。首先是不该从“恩养尼堪”转变为大杀辽民。
1623年6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2万,前往镇压,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努尔哈赤在对待汉官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放弃了原来拉拢汉官,大量任用汉官的正确政策,错误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采取了疏远的态度。进入辽沈初期,不少降金汉官竭力效忠金汗,征田赋,派役夫,运官粮,筑城池,清点人丁,查获奸细,捕捉逃人,劝诱辽民听从新君的命令,做了许多事。但是,由于辽东军民痛恨后金苛政,猛烈反抗,明又不断派遣密使劝说汉官弃金投明,有些汉官就犹豫了,担心金国汗、贝勒不能久驻辽沈,因而或与明臣书信往来,以留后路,或暗订密约,伺机叛逃。
努尔哈赤不从改革弊政、减少杀戮、缓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稳定局势这一根本上着手,却改变策略,怀疑汉官,疏远汉官。当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屠杀复州兵民时,抚顺额驸李永芳谏阻说:“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李之本意是应当慎重,核实情况后再发兵,这原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努尔哈赤却大发雷霆,厉声指责李永芳等汉官“以明帝为长久,以我为短暂”,“心向明国,蔑视金汗”,竟革去他的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后虽复官,但也不似过去那样信任和重用了。这样一来,汉官人人疑惧自危,持有二心,不敢直谏,妨碍了努尔哈赤对辽东汉民情形的深入了解和正确处理,影响了满族贵族与辽东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加剧了辽东的动乱。
    天命11年(1626)初,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明朝守将袁崇焕率军顽强守御,屡次打退了后金军,使后金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见状又气又恨,指挥士兵在城下凿洞,准备破墙入城,袁崇焕发觉后,命令用从西洋运来的火炮轰击。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慌忙率领全军退走。同年7月,努尔哈赤创伤复发,去清河汤泉疗养。8月,伤势转重,乘船回沈阳,途中,他知道即将逝世,就逼令曾与大贝勒通奸的大妃纳刺氏上吊而死,8月庚戌日,努尔哈赤因伤势恶化,死于途中的爱鸡堡(今沈阳市南),终年68岁。
骄傲轻敌,兵败宁远,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再一个错误。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44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但他占领广宁后,年事已高,体力衰弱,深居简出,怠于理政。他对宁远守将袁崇焕没有真知灼见,对宁远城守炮械也没有侦知实情。他只看到明经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贸然进兵,图刻期攻取。但是,宁远不同于广宁,袁崇焕也不同于王化贞。努尔哈赤以矛制炮,以短击长,以劳攻逸,以动图静,吞下了骄帅必败的苦果。后金一位叫刘学成的人上书分析宁远之败的原因,他说:“因汗轻视宁远,故天使汗劳苦”。刘学成直言陈明:后金汗努尔哈赤骄傲轻敌,兵败宁远。《左传》日:“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努尔哈赤以兵马起家称汗,又以兵败宁远身死,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功大于过,瑕不掩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努尔哈赤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高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像一切走完其事业历程的杰出人物一样,他一生的事业有准备期、兴起期、发展期、鼎盛期和衰暮期。努尔哈赤在25岁起兵之前,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准备时期。从万历11年(1583)含恨起兵,至万历21年(1593年)挫败联军,攻克图伦,统一建州,迁佛阿拉,大败海西,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兴起。从万历21年(1593)大破联军,到万历44年(1616)登极称汗,统一海西,绥服蒙古,创建八旗,创制满文,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发展时期。从天命元年(1616)黄衣称朕,至天命7年(1622)进占广宁,大败杨镐,夺取辽沈,迁都辽阳,进兵辽西,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鼎盛时期。从天命7年(1622)辽西移民,至天命11年(1626)兵败身死,强令剃发,迁民占田,辽民反抗,宁远兵败身死,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衰暮时期。
 
 
 
 

相关热词搜索:清朝 开国 皇帝
上一篇:瑞士医学家赫斯
下一篇:开国总理周恩来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