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副部级专家周海婴

2011-04-11 09:32:02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11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11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等。
周海婴,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在他即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也许鲁迅认为这个孩子是意外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处事格外小心谨慎。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
1949年以后,许广平、周海婴母子将鲁迅的遗物、手稿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周海婴指着客厅墙壁上用镜框镶嵌的鲁迅手迹说,“这是仅存的两幅,而右边那幅诗句中辕字的一撇因着墨过浓写坏了。当时父亲想丢掉,母亲却收了起来。”他说:“父亲从不在意自己的手迹,而许多手稿都是母亲背着他偷偷地收起来的。有的甚至是从废纸篓里发现后藏起来的。”
1952年,周海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他曾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一直从事广播电视规划工作,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11届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从事无线电事业长达55年以上,家中摆满了所获的各类荣誉证书。周海婴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尽管不想借父亲之名,但作为鲁迅仅有的一个儿子,周海婴还是做了不少与纪念、研究鲁迅相关的工作。他本人曾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2010年,《鲁迅回忆录》手稿本得以完整面世,周海婴是该书的主编。他透露,以前出的版本是“妈妈执笔,集体创作,上级拍板 ”的,有不少违背作者原意,被要求改动的“左”的痕迹。而真正能够反映真实的鲁迅一生的书,就是妈妈被“创作组”改动前的“手稿本”。
周海婴的夫人马新云,1945年,马新云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并经常在一块玩耍。长大后相爱结婚,夫妇共育有4个子女:长子周令飞(定居台湾),次子周亦斐,3子周令一,小女周宁。
周令飞是周海婴的长子,1982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台湾女子张纯华,并随她赴台结婚、定居,一时间成为轰动海内外的新闻。周海婴受鲁迅思想教育的影响对孩子一向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婚姻无门户之见,也是由孩子自主决定。因此,当坠入爱河的周令飞决定赴台,周海婴是予以理解和接受的。周海婴说,1982年令飞在台湾结婚,他就准备赴台参加婚礼,北京方面当时有侨办主任廖承志担保,无奈过不了入台这一关。
1994年底他以大陆广电部专家身份,参加在台湾举办的无线电台国际学术讨论会。此次探亲,是他的第二次台湾之行。去年,台湾放宽了大陆直系亲属前往探亲的政策,6月,在台湾的儿子周令飞替父母向当局提出探亲申请。当时只是批准周令飞的母亲(中学教员、现已退休)马新云入台,几经波折,周海婴夫妇才得以双双赴台探亲。周海婴说:7月12日我们抵台的那天,台湾有关方面派专人拿着牌子在关口迎候,引导我们从优待通道顺利入关。周海婴夫妇在台北儿子的家住了半年时间,他们不接触传媒、不参加任何活动,闭门谢客,用周海婴的话讲,是“全身心地放松、休息”,与儿孙们共享难得的相聚。闲暇之余,周海婴只拜访了鲁迅生前好友台静农的后代和知名作家李敖。周令飞夫妇每天忙于公司事务,只有节假日才能陪伴父母游览风景名胜。
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在政协会议上说:“政府应该号召全社会形成看书读书的风气,而且读书应该做到‘摆’、‘看’、‘读’、‘存’。”面对当代社会人们重信息轻读书的现状,周海婴非常忧心。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也必须重视读书,好好读书。“我同意也希望大家从网上、从手机上查找一些资料信息,可是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过去,很多有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读书都非常严谨。”关于读书的境界和读书的方法,周海婴有自己的观点,读书的“看”和“读”是有区别的。“看”就是浏览,看过去就算了,“读”却是看一遍不够,回味的时候可以拿来再看。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加一些批注,写一些心得,保存起来,学以致用。
周海婴摄影作品不仅记录了鲁迅的挚友、周氏家族,还以平民真实的视角记录了大量底层的人,这与鲁迅的精神一脉相承,“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心灵深处有着和父辈一样的关注”。如拍摄过大量具有非凡历史与人文价值的纪实摄影,包括《文学家巴金》《胡风家属》等文学家系列;记录解放前上海难民生活的《难民》系列;还有亲情作品系列《母亲许广平在外滩》《三叔周建人》《周家“老台门”》等。
    2009年10月到11月,一生热爱摄影的周海婴,在80岁生日之际,举办了一次个人摄影展。人们在这次展览上,看到了1948年郭沫若、侯外庐、宦乡等民主人士搭乘华中轮海船,从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到沈阳后又留下迎接新政协的历史瞬间。周海婴拍摄的《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民主人士讨论新政协的召开(沈阳铁路宾馆)》、《黄炎培在火车上致词(火车上)》等照片被摄影界称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孤本”。
2011年4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鲁迅之子周海婴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岁。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