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2011-05-07 11:36:39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在“马来西亚40大富豪排行榜”的前10名富豪中,竟然有7个人是华裔,首富就是华裔郭鹤年。

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民族,在“马来西亚40大富豪排行榜”的前10名富豪中,竟然有7个人是华裔,首富就是华裔郭鹤年。他的事业就像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一样,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证券、传媒到粮油等,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郭鹤年,祖籍在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他的父亲郭钦鉴有兄弟6人,其5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时逢19世纪末20年代初,大批广东、福建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郭氏兄弟也不例外,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西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为了生活,他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当时,他的4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3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逐渐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商号,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192410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南端新山市。郭鹤年早年在当地的华文小学及英文中学读书,后转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在新加坡,他认识了一些对政治颇为热衷的同学,即日后成为新加坡强人的李光耀,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总理侯赛因·奥恩等人,他们都是该校的校友。1942年,因日军南侵,郭鹤年未能完成大学教育。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郭鹤年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

    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利克务公司,主要经营的还是父辈的老本行——买卖米粮食糖。1965年,该公司改名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有关船务方面的生意。这成为了他的创业之始。据权威的英文杂志《财富》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是以33333美元、折合马币约10万元开始创业的。1948年,郭鹤年创立新公司的第二年,父亲郭钦鉴因长期操劳而病故,当时郭鹤年只有24岁。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业便分崩离析。她对郭氏家族中的众兄弟提议集中各人所得遗产,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家经过开会推荐郭鹤年来管理公司。这样,不满26岁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成为家族掌门人。这位商人的儿子从小受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薰陶:要诚实,要刻苦耐劳,要谦虚,要讲信用,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这就是他日后创业的信条。

    1949年,郭鹤年离开了动荡不安的马来西亚去了英伦3岛。在英国的郭鹤年除了同家中联系,外几乎割断了同马来西亚商业的一切联系。郭鹤年到达伦敦的时候,这里的期货交易和股票买卖正大行其道,十分活跃。郭鹤年原来对期货交易知之不多,如今来到这个现代运作方式的国度,觉得期货交易别有洞天,那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潮起潮落,那押对宝的得意忘形,那看错眼的一失足成千古恨,都让他着迷兴奋。1955,虽然马来西亚联合邦还不是独立的国家,但郭鹤年坚信日不落帝国必然像以前在缅甸、印度等老殖民地一样,不愿意也得退出历史舞台,米字旗终究要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降下来。此际,郭鹤年有一个清晰的想法,现在是他回到马来西亚大展身手的时刻了。

    郭鹤年看到原来属于英国商人所占据的市场,在马来西亚真正独立之后,必定会留下真空地带。他听到了马来裔、华裔和印度裔的马来西亚商家分食大饼的焦灼呼唤。1955年,巫华印联盟组成新政府之后,郭鹤年作出返回马来西亚的抉择。在伦敦期间,他已经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为郭氏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一是在新山市创办明田(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他配合马来西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有史以来的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几年间,他的糖业经营获得巨额利润和相当大的发展。1962年,郭鹤年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1966年,中国外贸部策划把中国生产的白糖输入马来西亚,使郭鹤年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从印度大量入口白糖,成功击败中国生产商。经此一役,郭鹤年名声鹊起。翌年,郭鹤年结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给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展至印尼。为了进一步发展郭氏的制糖业,1968年,郭鹤年又顺利的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到位于马来西亚北部的玻璃市
14400英亩5760公项)丛林土地,经过开垦后成为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
    20世纪70年代,郭鹤年及其所主持领导的郭氏家族集团企业的糖业贸易,从马来西亚扩展至英国、美国、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郭鹤年每年从泰国购入近30吨糖,通过贱买贵卖、抽取佣金等方式,在纽约、伦敦等地进行期货交易,取得了巨额利润。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以上的份额。至此,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已由马来西亚糖王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糖王,成为国际糖市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世界同行公认为是世界6大糖王之一。

    郭氏家族集团企业资本日渐雄厚,其经营胃口逐渐大了起来,经营项目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马来西亚除在北马、吉隆坡拥有糖厂外,他还拥有在巴生和新山的面粉厂、饲料厂、食油厂,芙蓉的塑胶袋厂,吉打的大理石厂和玻璃厂。并拥有拉曼锡矿的41.37%的股权。该集团属下的“联邦面粉”拥有的面粉厂,年产量约22万吨,控制了马来西亚40%的面粉市场。此外,他还在柔佛合资创办了制造薄木板和夹板的马来西亚木板厂,其中95%的产品远销到欧洲、美洲、东亚及西亚各国。

    1971年,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有鉴于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郭鹤年便毅然向旅馆酒店进军,郭鹤年的眼光被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不凡。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五星级的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是当时新加坡最早建起的豪华饭店之一,从而揭开了一个辉煌如梦的酒店王国的序幕。时至今日,香格里拉已成为世外桃园的代名词。而香格里拉酒店的优秀服务,完美憩静的环境,正与这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名字源出一辙。据说,郭鹤年自幼喜读《失去的地平线》一书,在他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20年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酒店集团,总资产达470亿港元。令人感兴趣的是,香格里拉集团的每一家酒店都向来宾赠送《失去的地平线》这部小说。

    由于郭鹤年与中国经贸部在交往中关系密切,郭氏不时获邀到大陆进行非正式访问。不过在进军中国大陆初期,郭鹤年表现得十分审慎,他宁愿先在香港设立据点,再放眼中国大陆。19741月,他在香港成立嘉里贸易有限公司,从事期货买卖,注册资本4000万港元。并在其下成立了贸易、房地产、金融服务等事业部门,在当地展开大规模投资行动。80年代末期,中国与英国针对香港回归问题争持不下,使外资不敢放胆投资中国。然而郭鹤年对
199771以后,回归祖国的香港充满信心。郭氏控制的嘉里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在此时进行大手笔房地产投资,先后与林绍良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兴建了拥有720个房间的香格里拉酒店,与黄廷方在尖东建写字楼,与中资的侨光置业合资发展杏花村,与华润合资建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以人弃我取的精神成功投资地产,令郭鹤年名声大噪,打响了进军香港的第一炮。而郭鹤年反其道而行的决定,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今日终得以分享最丰厚的报酬。
    1984年,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杭州人耳熟能详的杭州饭店的招牌不见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经过重新装修全新亮相,取而代之的名字是杭州香格里拉。杭州饭店是1956年建成的老饭店,当年毛泽东曾下榻于此。这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第一次试水内地,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浙江省旅游局,即现在的浙江旅游集团公司。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拥有杭州香格里拉45%的股权,也正式开始了在内地带资管理。在香格里拉的中国布局中,北京是第二站。1985年,郭鹤年在内地进行的首项投资就是与国家经贸委合作,斥资3.8亿美元,兴建北京国际贸易中心,这是当时最受瞩目的一项投资。国贸中心是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高档国际公寓在内的综合建筑群,至今仍是北京CBD的代表性建筑,国贸饭店和中国大饭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落成,香格里拉集团占有49%股份,是当时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饭店。

    1996年到1999年短短4年内,郭鹤年在中国内地共开设了9家饭店。至此,从北到南,中心城市几乎都有香格里拉的据点。香格里拉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成为当地标志性酒店,在内地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自2001年起,香格里拉开始两条腿走路,输出管理和带资管理齐头并进,到2005年共开设30家饭店。

    1988年,郭氏以20亿港元收购香港无线电视的3成股权成为最大股东,一度在港引起轰动。郭鹤年和长子郭孔丞进入董事局担任交替董事。199310月,他在香港的旗舰嘉里集团,以26.5亿港元从澳籍传媒大王梅铎手中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在殖民地时期被视为英国殖民地政府喉舌的英文报《南华早报》,此举也使郭鹤年成为了当地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1997年末,其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现在,郭鹤年和长子郭孔丞都已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香港已成为郭氏集团的总部和重要业务基地。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都把郭鹤年列为亚洲10大富豪之一,并高居马来西亚的富豪榜首。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