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莫泊桑
2011-06-07 21:47:23 来源:搜集整理 作者:李遂霞 评论:0 点击: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伦。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屠格涅夫评价:“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史上最卓越的天才。” 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诞生于法国诺曼底省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游手好闲、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1859至1861年随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后因父亲无业、双亲离异,随母又回到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影响很深。
莫泊桑的母亲梅尔·勒·普阿特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妇女,莫泊桑从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这时他已是一个喜爱文学并开始诗歌创作的青年。1870年,莫泊桑来到巴黎大学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被征入伍。在军队里担任过文书与通讯工作。
莫泊桑战后退伍,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于1872年3月开始在海军部任小职员。他勤奋写作,并且以福楼拜为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刻苦磨砺达10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于1876年又结识了阿莱克西、瑟阿尔、于斯曼等作家,他们都共同以左拉为崇拜对象,经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区的梅塘别墅聚会,组成“梅塘集团”。1880年,“梅塘集团”6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合集《梅塘之夜》问世。
《羊脂球》写于1879年,是莫泊桑经过长期写作锻炼之后达到完全成熟的标志,使莫泊桑一夜之间即蜚声巴黎文坛。紧接着这个中篇,是如喷泉一样涌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他共创作发表了300余篇中短篇小说,几乎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精彩之作问世,佳品1881年有《衣柜》等等,其中有《我的叔叔于勒幸福》、《遗产绳子》;1884年有《烧伞记》、《项链米隆老爹》、《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朋友》、《珠宝遗嘱》;1882年有《菲菲小姐》、《一个儿子》、《修软椅的女人》、《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勋章到手了》、《项链》等;《勋章到手了》、《项链》被中学课本所选学;1884年有《烧伞记》、《项链米隆老爹》、《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朋友》、《珠宝遗嘱》;1886年有《珍珠小姐》,1887年的《流浪汉》,1889年有《港口》、1890年有《橄榄园》等。
在以短篇小说成名之前,莫泊桑就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他的第一个长篇《一生》经过几年的耕耘,于1881年完成,1883年问世。自此,他逐渐由短篇转向长篇,在几年之内相继发表与出版了几部著名的作品:1885年《漂亮朋友》;1886年《温泉》;1888年《皮埃尔与让》;1889年《如死一般强》;1890年《我们的心》。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彩。由于莫泊桑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是那样丰富,而他的体验感受又是那么深切,因此,他在整个创作的历程中始终执著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写出了一批以战争为内容的短篇。毫无疑问,他是对这场战争描绘得最多的法国作家,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由于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轶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莫泊桑的短篇已经完全摆脱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在选材上,莫泊桑的短篇大都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图景为内容,平淡准确得像实际生活一样,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是19世纪后期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莫泊桑早就有神经痛的征兆,他长期与病魔斗争,坚持写作。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去世,年仅43岁。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他把短篇小说艺术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所以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