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
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他是曼纽夫妇的头一胎。曼纽希望他的儿子成为一个海员。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彪西举家搬迁到戛纳的姑姐克莱门汀(Clementine)家。虽然德彪西并非出身音乐世家,也没有良好的音乐环境,但他却十分热爱音乐,幼年时就显露出显著的音乐才能。克莱门汀为德彪西安排了钢琴课,由一位叫让·西汝蒂(Jean Cerutti)的意大利人担任教师,于7岁开始学习钢琴。
1871年,10岁的德彪西获得曾是肖邦学生的Marie Mautéde Fleurville的关照。1872年,11岁的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他的作曲课、音乐理论及历史课、和声课、钢琴课、风琴课、声乐课老师们,几乎都是当时的知名音乐家。德彪西是一个看谱就能知音的学生,他的钢琴弹奏得非常出色,可以进行专业演奏,他演奏过贝多芬、舒曼和韦伯的钢琴奏鸣曲,肖邦的《第二叙事曲》。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显露出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他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为此,他常常遭到教师们的责备。
1880年,德彪西到俄国担任了柴科斯基的至交——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师。这个机会使他受益匪浅。他由此开始接触到许多俄国音乐大师的作品,特别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这位大师的极富特色的新颖和声,对年轻的德彪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他后来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
1883年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他以《L'Enfant prodigue》获得罗马大奖,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和前往设在意大利罗马的法兰西学院4年留学的资格。
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荡儿》再次荣获罗马大奖。从此,他的创作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同时,他还广泛结交当时欧洲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并对瓦格纳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5年-1887年,德彪西是在意大利罗马度过的。
1888年,德彪西没有完成罗马的学业,就离开那里,到德国拜罗伊特参加音乐节。在那里,他被瓦格纳式的歌剧震憾了,他在拜罗伊特呆到1889年才回到巴黎。瓦格纳早在1883年就去世了,但是他的音乐风格影响了青年德彪西。
1889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那一年巴黎艾菲尔铁塔树立起来。在博览会上,德彪西听到了爪哇甘美朗的演奏,对十二平均律和五声调式影响深刻。
1890年以后,德彪西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结识,他加入了以马拉美为首的巴黎文艺沙龙。在这里,德彪西结识了许多青年艺术家。他经常参加他们的艺术讨论聚会,这些艺术家们的一些全新的艺术观点和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德彪西。他开始欣赏他们的诗,并为这些诗歌谱曲。这时,他的音乐已开始带有“印象主义”色彩,并逐渐发展成为他最后总的艺术风格。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
生前的最后10年,是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闻名世界。他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当第一次大战爆发时,德彪西于1918年被炮弹炸死,享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