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童星闪闪 > 早期教育 > 列表

早期教育与天才(5)

2010-10-05 20:41:25 来源: 作者:木村久一(日本) 评论:0 点击:

 

第五章 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学校

    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遇到各种问题.都应该去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也极为重要,经常给孩子一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父母老是帮孩子做决定是错误的,让孩子去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吧!

巴尔博士的教育理想

巴尔博士曾经在波士顿做过牧师,后来在塔夫脱大学任神学教授,他辞职后开始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受到了普遍欢迎。他在塔夫脱大学任教时曾著有《家庭学校》一书。此书写于l921年,但现在毫无疑问已成为教育史上的名著了。巴尔博士在出书后曾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这些来信无一例外地都请求博士在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以使其教育理念得到迅速普及。这样强烈的反响是教育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因此断定博士在早期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一现象也折射出了我们的社会是如此缺乏早期教育的正确知识。现在,修订版的《家庭教育》也已经应读者的要求出版了。

巴尔博士的《家庭教育》一书,主要是讲如何带给我们的孩子最良好的早期教育,在这里仅将其精髓作一简介。

爱尔维修曾这样说过:“人初生时都一样,但今天我们看到的人是各种各样的,有伟大的人也有平庸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长环境不同,尤其是人们小时候的生长环境不同。而任何一个平凡的孩子,只要受到合适的教育就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巴尔博士一直认同爱尔维修的说法,并为其大力宣传,同时他认为,教育固然重要,但不同的孩子在天赋上也确实存在着差异,不论爱尔维修的说法是否片面,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卢梭的《爱弥尔》为代表,认为同样的环境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先天不同,而另一种说法是以著名教育家裴斯塔诺奇为代表的,他认为人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卢梭强调天赋,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而裴斯塔诺奇强调后天的教育环境,却很少得到认可。

爱尔维修无疑是裴斯塔诺奇派的先驱者。巴尔博士虽然也倾向于这一派,但并不是完全站在这一边的,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能力,但这种能力隐密地潜藏在人们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潜在能力,即人们常说的天赋。因此,天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种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禀赋,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体内的潜能。巴尔博士的教育理想就是要使儿童的这种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只要能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遗憾的是,由于教育不得法,人们的这种潜在能力大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正是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如何造就更多的天才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并提供能自由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的机会。

永失语言能力的小司各特

巴尔博士认为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这个观点在第一章已经论述过了。

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讲到了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司各特伯爵夫妇带他们的新生婴儿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时遇到了大风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难了,只有司各特伯爵夫妇带着儿子爬上了一个海岛。那是个无人的荒岛,岛上长满了热带丛林。司各特伯爵夫妇很快就被热带丛林里的一些疾病夺去了生命,只留下孤零零的小司各特。后来一群大猩猩收养了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司各特,他就跟着这班动物父母生活。

20多年后,一艘英国商船偶尔在那里抛锚,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小司各特,他和一群大猩猩生活在一起,已变成了一位强壮的青年,他能像大猩猩那样灵巧地攀爬跳跃,在树枝间荡来荡去,但他不会用两条腿走路,也不会讲人类的语言。人们将他带回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去教小司各特,力求教会他人的各种能力,以便他能够重归人类社会。

花了近10年工夫,小司各特终于学会了穿衣服,可以用双腿行走了,但他还是更喜欢爬行,而且始终无法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他更习惯像大猩猩那样以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错过了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期。小司各特接触人类的时候已经20多岁,所以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已经在他身上永远地消失了。

以上事例说明,儿童的潜在能力是在不断递减的,而这种递减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而致使其潜能白白枯死所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杜绝这种递减,不失时机地给予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

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那么,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当然是尽早教育。但是这个“尽早”又早到什么时候呢?巴尔博士的经验是:“教育必须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分辩能力,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时,就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知道“认生”了。但他这时并不是对面孔的特征进行了这样那样的分析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观察中,把母亲的整个面孔原封不动地印入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对3岁以前的婴儿的教育,其实就是“模式教育”。这段时期,婴儿对面前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感到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

婴儿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是成人远不能及的。婴儿的大脑处在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对事物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直接吸收能力。如果你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分辨能力的大脑中,他就可能会毫不分辨地吸收大量的坏东西,并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就像古谚说的那样:“从你小时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后的样子。”

孩子到3岁时,就已具备了成人的一些基本性格。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很多人,都能毫无例外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生长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他们性格的影响。所以,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的孩子“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总的来说,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这只是父母们走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事情更琐碎,责任更重大。

语言训练对开发大脑智力最有效

巴尔博士始终认为,幼儿的语言教育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语言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和工具,尽早掌握这门有用的工具,对任何一个幼儿来说都意义重大。巴尔博士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还强调说,在教孩子说话时一定不能过于随便,而要教给他最标准的发音和最清晰的词义。只有这样做才是最有效的,否则语言的教育就落不到实处而变得毫无意义。

巴尔博士与威特父亲一样,认为一定要教给孩子规范而完整的语言,其实只要方法正确,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孩子话都说不规范,其实都是父母们没有尽早去教造成的。对孩子语言能力的训练要从幼儿的听力训练开始,从听父母说话到让孩子反复地跟着讲,不断地训练和纠正,孩子学会规范的语言就非常容易了。在教给孩子规范语言的时候最好教他书面用语,为长大后阅读和思考打下基础。巴尔博士认为,语言规范的孩子思维也比较严密。我们很难相信那些连语言都无法组织好的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和严谨地工作。所以与其给孩子瞎编一些没有道理的故事,迎不如正经读一本好书给他们听更为有益。

巴尔博士非常赞同威特父亲的教育方法,同样强调《圣经》的教育作用。《圣经》在英国文学界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一部了不起的名著,把《圣经》念给孩子听,不仅可以教给他们优美的语言,帮助他们学习英语,还可以陶冶孩子的心性和品德,非常有益。除此之外,巴尔博士还推荐了通俗诗歌,那些通俗简单还有韵律的语言非常容易记忆,所以在教孩子的时候可以首先考虑。

巴尔博士说,语言训练是最有效的开发孩子大脑的方式。因此,不仅要尽早对孩子进行规范的母语教育,还要尽早教孩子外语。巴尔博士早在自己的孩子3岁时,就教给他多门语言,比如希腊语、德语等等。

教孩子知识时要见缝插针,比如吃饭或休闲时,要选择合适的题目来引起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所选择的题目应该非常灵活有趣,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与食品有关,喝茶时可能与茶的传说有关。这样的教育非常有效,可以迅速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巴尔博士讲过一件真实的事情:

我有个好朋友是我住处旁边一家工厂的工人,我们常常在一块聊天。他曾给我讲过一件让他非常犯愁的事。他说他儿子正在上小学,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非常糟糕,让家长非常担心。因此我专门去了他儿子的学校了解那孩子的学习情况,果真如他父亲所说,他马上就要留级了。后来我开始主动接触那孩子,与他沟通并渐渐地和他熟悉亲近起来。在他放暑假的时候我对他进行了特殊辅导。9月份时,他居然以高分考上了中学,并顺利地修完了学业。现在他成了一名非常优秀的律师,文采也非常好,完全可以说是德才兼备。

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

巴尔博士认为,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就,与孩子的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关系。但在培养这些能力时不能对孩子进行机械训练,而应该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办法。

一位科学家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早期教育可以使记忆力发展的时间大大提前。尤其是婴儿时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为了使孩子们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巴尔博士常常把有关内容编写在卡片上,然后用有奖竞猜的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后来他教儿子各国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在他的孩子l岁多时,如果他拿起某种玩具后开始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的话,巴尔博士就会及时夸奖他,并和他一起尽兴地玩。如果孩子想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就不光要表扬,还要鼓励他再想出几种方法来。

以儿子阿道夫为例,他2岁的时候,母亲发明了一套吸引他不断把故事听下去的方法,那就是每次只讲一段,高高吊起孩子的胃口后,剩下的就不再讲了,让孩子自己去想像和补充。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母亲总要让孩子先说出他自己所补充的故事。因此,孩子总是竭尽所思对故事做出各种猜想。如果儿子猜中了,他母亲就高兴地拍掌,如果儿子没猜中,他母亲就夸奖说:“哎呀,我儿子编得比故事本身还好呢!”阿道夫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就在这种训练中被不断培养出来了.

孩子不是知识接收器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巴尔博士从不使用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他对那种方式极为反感。他认为灌输式教育就像给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能吸收得到水分呢?在这样的知识灌输中,学生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丧失,他们只是不停地记忆大量抽象的原理与公式,完全没有真正地理解科学知识。这样的教育使孩子既难受,又吸收不了任何有用的东西,最后只能让孩子成为死板的知识接收器。

巴尔博士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孩子的兴趣,然后再根据其兴趣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从不对孩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们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或是先按照课本给他讲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他总是在孩子们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才教给他们相应的知识。这样,当孩子们后来再接触书本时,对书上的内容就不会感到生疏,而是很容易地就接受了。

“你是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孩子。”这是巴尔博士在教育孩子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他总是用这么一句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帮他们摆脱内心的痛苦。每当孩子痛苦和失落之时,他会说:“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

孩子毕竟还太弱小,在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支持他们。大人都有失落和失去信心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只有让孩子充满信心,他们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

孩子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夸奖。孩子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任,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以巴尔博士的儿子阿道夫为例,他刚开始学习写作时,对自己一点儿信心也没有。当他战战兢兢地把他的第一篇文章递给父亲时,巴尔博士注意到了他眼中的不安,他似乎在等待父亲的审判。那的确是篇糟透了的文章:问题没有交代清楚,句子不完整,还有很多错别字。但应该怎样去评价它呢?由于感觉到儿子对写作 缺乏自信,巴尔博士知道不能简单地说一声“不好”就能解决问题。在父亲沉默之时,阿道夫流露出忧伤的眼神。可他没有想到,父亲对他说了一句令人振奋的话:“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吧,爸爸刚开始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这时,阿道夫的眼光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不久,阿道夫交出他的第二篇文章时,与第一篇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自信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成才的基础,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干什么事情,对自己缺乏自信,必然一事无成。有效的夸奖很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巴尔博士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鼓励他去相信自己。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说道:

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妄自尊大,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虽然婴儿、幼儿不明白什么叫自尊,但他们却能够十分敏锐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对于抚爱和夸奖,他们以微笑和撒娇加以回报;对于嘲弄和漠视,他们以发怒和任性来加以回应。

巴尔博士非常注意这一点,他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他发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随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孩子的任性就很容易被克服。以上面的事情为例,如果看到孩子的文章不尽人意,就立刻否定他,甚至骂他“笨”、'蠢”,这样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毁掉孩子的自信。孩子以后就会对写文章产生恐惧,这就会扼杀他的一种才能。

对任何事情的评价总有等级之分。在孩子得“优”时夸奖他无疑会增加他的信心。如果孩子得了“良”、“中”,夸奖仍是必要的,同时可以帮孩子找找差距,但重要的依然是要夸。即使孩子做得很差,也要巧妙地鼓励他,并找出孩子的闪光之处。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情做不好就到了世界末日,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巴尔博士认为,只要孩子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夸奖。即使他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不能去挖苦讽刺。孩子做错了事,只要他能够诚恳地改正,父母就应既往不咎。任何人都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往往比成功更多。孩子失败了,父母绝不能说“我就知道你不行”之类的话,应该帮助他从失败中走出来,多加鼓励。

可以用钱来奖励孩子吗?

同威特父亲一样,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巴尔博士往往采取给钱和写“行为录”这两种方式进行奖励。如果孩子学习好,他就每天给孩子一美分。如果孩子学习很好,但行为有过错,那就领不到这一美分的报酬了。很多人都不解地问巴尔博士,鼓励孩子学习为什么要用给钱这种方式呢?巴尔博士解释说这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道理。

当然,巴尔博士非常反对那种给孩子大量零花钱的做法。他说,让孩子很轻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尤其是金钱,会让他产生依赖性。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能很轻松地得到金钱方面的奖励,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一方面,他会毫不珍惜地将钱随便花光,而不是把钱用到必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能轻松地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他就会产生什么东西都很容易到手的错误想法,以致长大后不愿为自己的生存去奋斗,变得懦弱和堕落。

巴尔博士有一位富有的朋友,他十分溺爱孩子,时常给孩子很多钱,他觉得自己从小受了很多苦,现在,就应该让儿子去过奢华的生活。

孩子名叫恩斯特,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巴尔家孩子的l0倍。由于钱来得容易,又没有得到父亲的正确指导,恩斯特在花钱方面极为“阔气”,在同伴面前始终表现得高高在上。他从不会用这些钱来购买对自己生活和学习有用的东西,更没有拿它去帮助那些贫穷的孩子。由于“富有”,恩斯特很快就成了一些坏孩子追逐的对象。他们聚集在他身边,经常向他说一些动听的恭维话,恩斯特时常为此感到飘飘然。于是就用父母给的钱请他们大吃大喝。

如果那些孩子得到这些钱后能做一些好事也算说得过去,但事实显然不是那样,恩斯特的大方得到了那些孩子的“尊重”,很快他就成了他们的头儿。他们供他驱使,对他唯命是从。在这种情况下,恩斯特还天真地以为是他自己的魅力使然。他并不知道那些孩子是因为钱才和他团结在一起的。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恩斯特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当有的孩子不听他的命令或和他产生矛盾时,他就花钱买通别的孩子去行使暴力。时间一长,他变得蛮横无理,心地凶残。有一次,一个农夫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对那个农夫进行报复。那些孩子在路上将农夫团团围住,用石头打得他头破血流,并且威胁他不准把这件事张扬出去。

恩斯特不知道,成天跟随他的那些孩子并不是真的对他好,只是想从他那里得到好处罢了。他们引诱恩斯特参与赌博,并事先设下圈套让他输,用各种卑鄙的手法骗他的钱。可他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还为他们能给他提供新的“游戏”而感到高兴呢。输钱他也无所谓,因为他的父亲会不停地再提供给他。

可想而知,恩斯特在这种“风光”的童年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呢,他的乐趣都用在吃喝、打架和赌博上了,学习只是装装样子的事!他从未尝到过学习的快乐,他一看书就会觉得头痛,而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闹时,他才会感到自由自在。

这样的放纵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渐渐的,他的恶劣行为传到了父亲耳中,那位遭他毒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一状。他父亲气极之下,将他痛打一顿,并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供给,顷刻之间,他成了一个“穷人”。

在一次赌博中,恩斯特把自己所有的钱都输光了,当他向其他孩子借钱做赌本的时候,那些孩子翻脸了。他们告诉他:“你现在没钱了,就不要再玩下去了。”恩斯特气愤极了,他没有想到平时的“好朋友”忽然之间完全变了样。他和他们争吵起来,并开始动手打架,那些孩子围着他,让他吃够了苦头。其中一个孩子用一块石头砸破了他的头,那个孩子正是那个曾被打的农夫的儿子。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有多么大的关系啊!恩斯特本来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爱学习的孩子,他有很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但他不仅没有在优越的环境中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且还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我认为,这完全应归罪于他那个愚蠢的父亲。

简朴给人带来自由

儿子大约到了5岁时,已存了一笔对于孩子来说算为数不少的钱了,从那时起,巴尔博士就开始指导他如何使用那些钱。

巴尔博士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也包括教会他如何花钱,这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巴尔博士把这种教育称作理财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孩子。

他认为,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做得愈早,效果愈佳。

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犯了错误就应该被无条件地原谅。小孩子没有固定的收入,也不具备成熟的金钱意识。他们不知道怎样管理好自己的钱,但他们有强烈的用钱欲望,这就容易导致孩子在用钱方面出现种种偏差,而这些错误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对一些孩子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孩子们在这方面犯的错误非常相似:滥用父母的钱;没有存钱的习惯,花掉的比积攒的多;钱在被花掉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的购买欲望了;买东西时,把身上的钱花个精光;只有在花钱时才有一种满足感;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不作计划……因此,帮助孩子们改正这些错误,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好他们的理财能力,是父母们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有的父母无偿地向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金钱,一味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恶习,当他们在成年以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他们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决策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

巴尔博士之所以给孩子钱,主要是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计划,并且让他们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从不会无计划地给孩子钱,而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只在他做好了事情后才给他。

巴尔博士发现,孩子在3岁左右就开始萌发出独立的自我意识,产生“我自己来”、“我会做”、“我能做”的表现欲望。所以巴尔博士在儿子阿道夫3岁时就开始对他进行与此相关的教育。

这种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对孩子来讲都应该是自然、适时的,能为他的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丰富养料,所以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少儿时期不应该接触金钱是不对的。

巴尔博士认为,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让孩子学会攒钱或方便他以后经商,而是要让他成为一个能干的、健全的、真正的人。

在这一点上,基础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教会孩子诚实。因为这关系到他将以一种什么态度去从事那些和钱财有关的活动,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公众的评判。而且,如果孩子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将会给他以后的发展带来麻烦甚至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对此巴尔博士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诚实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不诚实会让人遭到报应的故事,在他们的头脑中加深诚实的概念。我时常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诚实标准。我的行为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否在他们面前讲过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

通过我辛勤的培养,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诚实品格。到了上学年龄,我就开始鼓励他们用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行为的是非曲直。我告诉他们在生活中面对真正艰难的选择时,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绝不能出尔反

尔。我特别告诉孩子们,在金钱面前应该保持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是一种最容易让人失去自尊、让人做出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在金钱面前能够保持住自尊,不出卖自己的原则,他就会获得世人的尊敬,到头来金钱就会尊敬他,使他事业上得到更大的成功与收获。

在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中,我教他们学会节俭,认识每件东西的价值,不要做无谓地浪费。

我经常让孩子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奖励给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报酬;我和他们一起讨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状况,告诉他们金属、木材以及纸张从何而来,让他们知道应该爱护和珍惜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滥用或因疏忽大意而让物品遭到破坏,我会让他们亲自去尝试修理或者给他们一定的惩罚。我还告诫孩子们,尽管我们都十分喜爱金钱,但绝不要贪心。因为钱财虽然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却不能创造一种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我是一个简朴而克己的人,一直非常希望将简朴的生活作风传给孩子。孩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主宰国家未来的是贪图享受、奢糜腐化的一代人,那么这个国家将不堪设想。

满足感是简朴的根本所在。“觉得足够就够了”的态度肯定会对孩子的一生带来很多好处。我还用很多事实告诉孩子们简朴是如何给人带来自由而不是束缚的根本道理。

要把与孩子谈话的重点放在美德、友谊上面,并让孩子时时记住“在所有的事情中,忠爱简朴”这句话,那么他简朴的好习惯便会渐渐形成。

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

巴尔博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母亲的悉心关怀,他们的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一点也不亚于巴尔博士。可以说,巴尔博士的孩子之所以有美好的品德、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健康的身体,与其母亲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虽然孩子的学习由巴尔博士负责,但他妻子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巴尔太太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外,也很关心他们的游戏。有一天,儿子阿道夫独自一人在家,他把自己养的一只小狗拴在屋外的院子里。不久,天下起雨来,但阿道夫并没有把小狗带回室内来。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淋得它浑身发抖。这时,他的母亲刚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形,赶忙将小狗牵到了屋里,并立刻质问阿道夫。

“阿道夫,你为什么让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记把它带回来了。”

“可是,你没有听见它在叫你吗?”母亲听儿子那样说非常生气,因为她知道儿子在撒谎。

“我想它在外面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为自己辩解道。

“没有什么?那么我把你也放在外面淋一会儿雨,你愿意吗?”

“不愿意。”

“阿道夫,你自己都不愿意,为什么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气这么冷,小狗也会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假若有谁让你去淋雨而生了病,妈妈该有多心痛呀!

听了母亲的话,阿道夫低下了头。他承认自己错了,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一定要爱护小动物。

巴尔太太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善行,让他们逐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细节

巴尔博士认为,教育者实施教育经过的记录非常重要,记录的内容可以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孩子的进步和落后,他的各种表现、喜怒哀乐,甚至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点收获和心得等等,就像记日记一样,应天天坚持。这样父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每一天的真实状态,教育会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这些记录,为自己的孩子度身定做一个成长计划,实际上也就是自己的教育计划。先制定大目标,然后在大目标下制定小目标,最后一一锁定。如果不去落实,所有的计划都是没用的。有的父母会抱怨这样做太过麻烦,其实,看到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将远远超过记录带来的麻烦。

举一个例子,你喜欢观察小动物或是植物的生长过程吗?我知道很多人有这方面的爱好。但细心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更加有趣。人生的感悟和成长,大部分都来自于对这些细微而又重大事情的体验。

所以,任何人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要有热情、恒心和与之同甘苦的毅力,因为社会和法律对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并无约束,所以为很多做父母的人带来了绝对的自由,而绝对的自由往往会引起职责的松懈和道德的堕落。所以,马马虎虎把孩子带大和精心细致地把孩子教育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很多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都放任自流,严重失职。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的人一定要先使自己充满信心,并坚持不懈地每天做好记录,按照详细的计划来一步一步地落实。

 

相关热词搜索:早期教育 天才
上一篇:早期教育与天才(4)
下一篇:早期教育与天才(6)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