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童星闪闪 > 早期教育 > 列表

早期教育与天才(6)

2010-10-05 20:54:46 来源: 作者:木村久一(日本) 评论:0 点击:

 

第六章 父爱是天空,母爱是大地

为了防止儿子养成自我欺骗的心理,威纳博士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真实的样子,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决定。许多父母不仅没教会孩子这方面的技能,反而引导孩子不去面对现实,总想保护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结果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

爱心教育对天才的诞生非常重要

威纳兄妹的父亲威纳博士是哈佛大学的南斯拉夫语教授。与赛德兹博士一样,他也是俄国人。在他的教育下,儿子诺伯特l0岁就进人大学,然后考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院,18岁便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两个女儿也在十二三岁时就上了大学。威纳博士也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写成了一本小册子,叫做《爱心教育》。这本小册子现在已经失传,现在仅就我们所知道的介绍如下。

有人说:“天才儿童是期望过高的父母逼迫和推动的产物。”人们普遍认为,那些被父母催逼着早日成才的儿童,往往是内心充满怨恨,不服管教,精神压抑的孩子,长大后对获取新的成功会全然失去兴趣。故而他们奉劝天才的父母不要干预孩子的生活,要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玩耍、学习。然而,这种观点恰恰反映出美国文化对儿童的期望值太低。日本对儿童学业方面的期望值就比美国高。有些天才儿童的确有时会对自己的发展失去兴趣,但这很少是家庭催逼过甚的缘故。

导致儿童丧失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出于一己私利过分压制自己孩子的潜能;有的父母独断专行,不给孩子自主权;有的父母还剥夺孩子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威纳博士认为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种:

1、天才儿童在家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常常是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或者是独生子女。

2、天才儿童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

3、天才儿童的家庭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父母几乎将所有精力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天才儿童的父母内驱力强:他们不仅率先垂范,定出高标准,而且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喜爱孩子的成就胜于喜爱孩子本身,天才儿童就有产生逆反心理和半途而废的危险。

5.父母给孩子相当多的自由。

6、有最益于潜能发展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将高期望值与激励相结合,另一方面还将高期望值与对儿童的教育相结合。

以上六种除出生顺序效应外,还明确地指出了具体的、有助于产生天才的家庭环境特征。可能是儿童的固有特征造就了特定的家庭环境(比如丰富多彩的或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也可能是父母的特点(如能动性强)通过环境影响了儿童。

天才儿童或杰出的成人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地位应该说是一种环境优势,而不是遗传优势,因为从遗传的角度很难解释第一胎生儿童(老大)在家庭中为何比后几胎生的儿童享有有利条件。有人从动机角度解释这一问题,老大最初几年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第二个孩子一出生,他们便失去了这种地位,或许他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想用成功来重新获得中心地位的动机。但独生子女是不会丧失特殊地位的,这又如何解释呢?动机说在此无济于事,于是,我们想到遗传说,决定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可能是能力很强的人,他们想在抚养孩子上少花些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但如果我们使用环境说对这两种情况都能作出解释。父母的激励能给孩子带来认知能力方面的优势,因此较之于出生时家中已有兄弟姐妹的儿童,头生和独生子女早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激励要多得多。由此威纳博士得出结论,家庭的爱心教育对天才的诞生非常重要。

你是孩子什么样的朋友

威纳博士认为,天才儿童一般都生长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活泼有趣、富于变化并充满刺激。他们的屋子里摆满了书,从小就有人读给他们听;父母经常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或者听音乐会;他们的父母从不以居高临下的口气跟他们说话,而是和他们平等地讨论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

他在书中讲到了一位名叫亚当的神童。亚当的父母总是尽量让亚当的生活丰富多彩、富于变化。亚当还是一个婴儿时,就开始接触到鲜亮的色彩、有趣的形状、乐声等各种声音。这种外界的刺激总是在父亲或母亲的监督下实施的,还根据亚当的反应随时调整。

在亚当婴儿期之后,刺激方式有所改变,父母开始和儿子谈论抽象概念,他们向儿子提出有趣的问题,进行思维实验。

与父母在林中漫步对亚当来说相当于是在上自然知识课:我们第一次和亚当以及他母亲菲奥娜和父亲纳撒尼尔到我们家附近的森林保护区去散步时,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进入林中100码。菲奥娜看到一簇特别有趣的羊齿植物,我们驻足欣赏,而他们和孩子就不同植物的种类展开了广泛讨论。再走两步,纳撒尼尔发现了一块正在腐烂的什么东西,他和亚当就开始猜测它已腐烂了多长时间,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发生,以及整个腐烂过程需要多长时间等。随后,亚当又会悄悄观 察一种有趣的小鸟并向大家描述其筑巢的习惯。几乎任何东 西都为他们生动有趣的讨论提供了素材。

只要父母重视教育,孩子的潜能在贫困家庭中也一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有些天才儿童的父母很贫穷,但他们能够做到随时对孩子进行激励和鞭策,为孩子的阅读、玩耍和讨论问题创造条件。

精神病学者詹姆斯 考默讲过,他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但他们的母亲麦吉 考默十分重视教育,不遗余力地供孩子们读书。考默家的孩子最终都获得了成功。

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有将教育置于优先位置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社会阶层和受教育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完全取决于这些因素。

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来促进天才儿童的发展,一是父母其中一人或两人都花大量的时间来激励和教育儿童,另一种是父母出钱聘请优秀教师,以确保孩子能受到高水平的教育。

在这两种情况下,家庭生活完全都是围绕孩子的需要安排的。父母把自己的兴趣都贯注到开发孩子的天赋上,为孩子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比如,神童迈克尔全家都搬到亚拉巴马州,就是为了让6岁的迈克尔能在母亲的陪伴下上大学。其实很多无意以孩子天赋作为炫耀资本的父母都会把孩子放在家庭生活的中心地位。在威尔士,一位母亲培养出了4名神童,她把醒着的时间分分秒秒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亚当(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在林中漫步的那个孩子)在孩提时期几乎总是处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照料之下,父母的头等大事就是满足亚当获取知识的需要。上学后,父母还竭尽全力营造同样的氛围来保证儿子的成长。这一点可从下面摘录的亚当母亲写给孩子所上的第一所学校校长的信中看出来。她写道:只要内容有趣,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亚当就能毫不费力地全部吸收……他对教师的要求是要有顶尖的专业能力,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具体的,无论是发展中的还是已成为历史的,无论是可能的还是已知的,无论是任何领域的展望还是现实,所有这些都可成为熟练教师教学的内容。我想亚当不再需要关于爱斯基摩人、陆地和人类这样的单元课程。我认为他应该接触人类学家、跨文化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民俗学家以及精神病学学家……这样,他可以询问、探索、质疑,或许最后能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把他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传统教育的框架内,就等于剥夺了他真正所需要的东西。

当然,没有哪位老师或导师能达到亚当父母所要求的那种对亚当的重视程度。美国文化中许多天才儿童的父母如约翰 斯图尔特、穆勒和托马斯 爱迪生的父亲等,认为他们比学校更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他们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赞成家庭教育。威纳博士也非常赞同这种看法,而且在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身体力行。

让孩子吃得更轻松愉快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威纳博士始终把握这样的原则:培养孩子在吃方面的独立性,让孩子觉得吃东西不仅是一件重要而愉快的事情,还是一件想做和能做的轻松自然的事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觉得他用手指抓东西吃更方便,父

亲是不会去指责和训斥孩子的。威纳博士还认为孩子爱先吃什么,喜欢把哪些食物一块吃都应该由他们自己作主。只要孩子没有挑食或贪吃的表现,他都会尽量让整个进餐过程和谐而愉快,对他们的提醒多于斥责。哈里斯 莱恩斯特在他的著作《关于大脑的营养》一书中这样说道:“营养不足会降低某些神经信息的传递水平,并会对多种相应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同样,身体或精神的毛病也可以通过调节相关传递因素而得到矫正,即可以通过对饮食作简单的改变而做到。”

他在书中详细列举了损害大脑功能的各种营养不良的情况,特别说明了一种人体自身不能生产出来的多元不饱和脂肪----油酸缺乏时的情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一匙玉米油足以满足一个成年人一整天的全部需要。但这一匙对正常的大脑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一匙玉米油,大脑就不能修复髓脂质鞘,结果可能会导致动作不协调,混乱,失去记忆,偏执,冷漠,发抖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营养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降低或损伤的情况并不鲜见。相反,如果要让孩子的大脑高效运行,胜任所有形式的智力活动的话,为孩子安排合理的、利于营养需求和平 衡的饮食就十分重要。

威纳博士认为,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供给大脑正确的“食物”,是发展孩子智力不可缺少的起始步骤。当孩子出生后除了及时给孩子喂养母乳外,威纳博士和妻子还用牛奶、羊奶等食物喂养孩子,并在喂养中搭配用各种米、面粉、黄豆等制成的代乳品。在孩子l3个月时,再喂给孩子一些果汁和菜汁,如橙子汁、西红柿汁、胡萝卜汁、菠菜汁等。46个月时,就给孩子喂香蕉泥、苹果泥、土豆泥、胡萝卜泥、蛋黄泥、鱼肉糊、青菜粥、牛奶粥等。7l2个月时,他们开始给孩子做菜末、牛肉末、鱼肉泥、鸡肉粥,还时常给孩子喝一些鸡汤、骨头汤等。

他发现,孩子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好像比吃奶还要高兴。在孩子l周岁时,他们开始给孩子断奶。先是喂牛奶,并且在每天的正餐之间定时喂一些辅助食物,如肉末、蛋羹、果菜等。因为这时孩子主要的营养已经不是来自母乳,而是从每日的饮食之中摄取。所以,要更加注意食物调配,保证营养的供给。在孩子2岁时,他们就主要喂菜、肉、鱼、蛋、豆制作的食品,并辅以面包、薯类等碳水化合物。

儿子诺伯特那时非常不喜欢吃蔬菜,威纳博士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不喜欢吃的原因是由于蔬菜纤维长,口感和味道都不够好,所以就尽量把菜做得精细一点,让他能愉快地吞下。

在孩子3岁时,威纳博士认为这一阶段各种类型的营养摄取极其重要,特别是那些基本的营养类型缺一不可。特殊的营养能提供孩子成长必需的重要能量,如果脂肪吃得过少,导致热能不足,就只能依靠糖类来补充,但要适量,因为过多吃甜食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蛀牙等不良后果。所以,威纳博士从不会给孩子吃太多的糖,即使要吃,也是有限制的。从孩子3岁时起,威纳博士开始注意饮食规律,通常每日三餐之间加一些辅助食品,让孩子全面地、无遗漏地摄取各种营养。

5岁时,孩子的乳牙已经出齐,咀嚼能力增强,这时,威纳博士认为孩子的饮食要求已基本接近成人,因此就给他吃各种成人吃的食品,但很少让孩子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

孩子边吃边说话的时候,威纳博士一般不会干预他,但如果影响到他的正常进食就不行了。他认为,如果孩子边吃边说还边比呼,不但吃得慢,而且长期下去,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适当阻止,不要对孩子大声斥责,过分的斥责会影响孩子的进餐兴趣。而且,如果完全禁止孩子说话,整个进餐过程会变得死气沉沉,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愿望和表达能力。

孩子食欲好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食欲过旺就有问题了,所以,调整好孩子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诺伯特也有贪吃的时候,每当他想在正常进餐时间之外吃东西时,威纳博士和太太就会想办法让他忍耐,尽量减少食物对他的诱惑。

吃是人的天性,孩子偶尔嘴馋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他们。威纳博士认为,孩子的饮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体质、营养等各方面的因素,认真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适度控制,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而不会白白辜负父母的苦心。

孩子的听力培养在母亲腹中就要开始

威纳博士对孩子的教育,是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开始的。他认为,人的能力如果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就永远不会发展,所以,训练孩子五官的官能必须尽早开始。而且这种训练从听力开始的话效果会特别好。

婴儿的听力比视力发育得早,早在母亲的腹中他就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如果父母没有进行有效的胎教,那孩子可能只听到母亲心跳的声音;如果进行过有效的胎教,孩子的听力就会得到飞速的发展。许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在高亢的声音中受惊。这种声音越尖利,孩子的反应就越强烈。当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反应时,威纳博士知道孩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听力,于是就抓住时机对他进行训练。

以儿子诺伯特为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讨厌刺耳的声音,喜欢有节奏的韵律,比如音乐、有节奏的击鼓声和时钟的“滴答”声。所以,从他有了这种感受时开始,威纳博士就用音乐和朗读诗歌来开发他的听力潜能。诺伯特的幼年生活,可以说是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的,威纳博士和妻子一直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并时常在家里弹奏钢琴,每当诺伯特听到钢琴悦耳的声音时,就会流露出激动的表情。

虽然那时诺伯特还很小,威纳博士却能感觉到他对音乐的敏感。有一段时间,威纳博士经常练习贝多芬的《致爱丽斯》。有一天,他弹完琴去看看躺在隔壁房间床上的儿子,还未进门,就听见他在“咿咿呀呀”地哼着什么。于是,威纳博士在门口停留了一会儿,仔细听他在“咿呀”什么。令他兴奋的是,儿子小嘴里哼着的居然是《致爱丽斯》刚开始的几个乐句,虽然不准确,但也大致相同。当时,威纳博士激动极了。接下来的几天当中,他都反复弹奏《致爱丽斯》刚开始的段落,当然,并不是因为弹不好而反复练习,而是为了让儿子加深印象。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久,小诺伯特就能将那几个乐句完全仿唱出来,不仅音准,而且旋律和节奏也完全正确,那时,诺伯特只有8个月大。诺伯特在3岁时开始学琴,他很快就将《致爱丽斯》的大部分学完,除了特别难的地方,几乎是一气呵成。这一定是和他在摇篮中的“学习”分不开的。虽然诺伯特那时候很小,但已经在脑海中记录下了许多音乐。

威纳博士发现,儿子对于不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当听到巴赫的音乐时,他会很平静,听到莫扎特的小夜曲时他会表现出快乐,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他会格外激动和兴奋。当他听到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则会安详地入睡。

威纳博士不但让儿子听不同的音乐名曲,还让他接触钢琴。儿子一敲响那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呵呵地笑。因此只要儿子不高兴和哭闹不休时,他总会把他抱到钢琴前,弹几个音给儿子听,或是让儿子自己去弄响它。一听到琴声,哭闹的诺伯特就会马上平静下来。有时他为了不让儿子受到太多琴声的刺激而抱开他时,他反而还会哭呢。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的概念,威纳博士特意在钢琴C大调的位置,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纸条分别贴在七个基本音的琴键上,给它们起名叫红色的声音、橙色的声音、黄色的声音等。每天他都把儿子抱到钢琴前,敲响这些琴键给他听。诺伯特还不到6个月时,就能准确地区分它们了。后来,在诺伯特能够说话时,威纳博士就给他讲这些颜色各自代表了什么音。他时常考问儿子:“红色的是什么音?黄色的是什么音?”诺伯特总会迅速地回答:“红色是do,黄色是mi。”

诺伯特开始学钢琴时,威纳博士专门为他请了一位音乐教师。第一堂课下来,音乐老师非常好奇地对他说:“太不可思议!你的儿子如果仅仅有音乐的感觉,那也不足为奇,因为你本人就喜欢音乐,他受到影响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他的音准概念太好了,居然能把标准音记得那么牢,你要知道,学音乐的人要想具有标准音的概念,是要花很多时间来训练的。”

当这位老师听了威纳博士讲述的教育方法后,他非常感叹:“如果所有学音乐的孩子都能在婴儿时期得到这样的训练,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一定格外轻松。这样的话,我们身边不知会出现多少天才音乐家呢!

在儿子婴儿时期,威纳博士不仅给他听音乐,还会和他长时间地谈话。他认为,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应该尽早地与他们交流。

威纳博士认为,婴儿要听懂父母的话,的确需要一长段时间,但是他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会天生地对父母的话作出反应。当父母轻声细语时,婴儿就会柔柔地看着他们,如果大声嚷嚷,孩子就会本能地闭上眼睛。因此,威纳博士劝告那些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要忘了尽早对孩子说话。

初生的婴儿除了会哭之外,还会发出一些别的声音,虽然那些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却是他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这些声音传达着这样一些信息,或许是吃饭后高兴的“咯咯”声,或者是哭泣前发出的“呜呜”声。比如诺伯特6周大时就会对母亲的微笑、谈话的声音有所反应,2个月时,他不光会微笑,还能发出一些声音。这时,威纳博士和妻子就抓住时机与他交流,因为,如果照顾孩子的人不爱说话,不去理会孩子或者只顾和其他大人说话,那么这个孩子说话的时间就减少了。况且孩子也并非听见大人说话时才开口,有很多时候他还会自言自语。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诺伯特的听力,在他2个月时,威纳博士还为他准备了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如小鼓、铃铛之类的东西。每当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时,他就会转过头寻找声源。除了经常跟儿子说话外,威纳博士还时常轻轻地为他朗读诗 歌,因为诗歌在很多方面与音乐有相同的功效,音乐是纯粹的听觉,而诗歌则是深含意义的东西。事实证明,给孩子朗读诗歌很有效果,诺伯特在刚满l周岁时就能背诵维吉尔的某些诗句了。

用“翻译家”的游戏教孩子语言

威纳博士认为拉丁语是研究学问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尽早开始教孩子拉丁语。诺伯特之所以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能掌握多国语言,完全归功于威纳博士自小对他进行的拉丁语训练。威纳博士认为,学习语言首先应该能听能说,如果只懂句子和结构,那么就失去了学习语言本身的意义。儿子很小时,他就有意识地教给儿子一些拉丁语的句子,并时常用“翻译家”游戏的方式训练他的听说能力。

一开始,父亲用英语和儿子诺伯特对话,当然选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你好吗?”,“见到你很高兴!”这些简单的句子。然后他会让儿子装扮成一个翻译家,即假想自己是一个出色的翻译家,并且要陪同“外交官”接见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他们时常把房间中的桌子、椅子、门窗假想为那些外国客人。威纳博士作为“外交官”,一边对“他们”说,“见到你很高兴”,一边和“他们”握手表示友好。这时,诺伯特就会在旁边给他作翻译,用不同的语言对“来自远方的客人”,“见到你很高兴”。这些游戏不但让孩子觉得特别有趣,还能让他轻松地记住这些不同的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诺伯特很快就能用多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威纳博士认为,弄清语源对于学好外语是很有益处的。所以在诺伯特学拉丁语的时候,每当儿子学会一个新的拉丁语单词,他都会帮助儿子尽力弄清语源。

但是,这种严肃而“正规”的方法还是用得比较少,他们都比较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威纳博士一直认为这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途径。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会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威纳博士时常教育孩子,认准一件事后就要全力投入,只要有恒心和毅力,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威纳博士和妻子就决定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尽管孩子的奋斗方向还无从谈起,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就是要想取得成功,只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在这一方面,威纳太太做得非常好,每当儿子遇到困难,她都会用各种方法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直到他取得成功。

在诺伯特还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训练他的持久力,第一步是训练他注意力的持久性,因为这是行为持久的前提。为了培养儿子注意力的持久性,母亲用一个玩具----一只用布做的黄色小猫,放在儿子周围以引起他的注意,等到他产生兴趣之后,就把小猫放在他手边差不多能够着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当儿子老是抓不着准备放弃,母亲便用手推着他的小脚鼓励他:使劲儿!使劲儿……儿子在母亲的鼓励下往往会用力蹬几下腿,然后尽力去把小猫抓住。在小猫被儿子抓到手后,母亲就用欢呼和亲吻来庆贺儿子的胜利,让他体验努力后成功的喜悦。

在诺伯特能够爬行的时候,母亲便增加了训练的难度,在他马上就要够着目标的时候,把吸引他的玩具放到稍远的地方,然后鼓励他继续争取。

诺伯特稍大开始学习知识了,威纳博士和妻子仍然用类似的方法培养儿子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只是道具不再是玩具而换成书本了,久而久之,诺伯特形成了一种坚持的习惯,他在学习上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在困难面前绝不退让的结果。不过,诺伯特在学习上一直都表现得特别轻松,任何有关数学的题目似乎都能毫不费力地解答。

为了让儿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威纳博士有一次给他安排了一道远远超出他能力范围的题目。儿子开始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伏在书桌前思考起来。过了很长时间,诺伯特还没有从房间中出来。威纳博士感到有些诧异,虽然那道题很难,但诺伯特以前从未花过那么长的时间去思考,何况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规定的学习时间。威纳博士走进房间,看见诺伯特仍在冥思苦想,而桌上用来做习题的纸是空白的,一个字都没有。他问儿子:“怎么,是这道题太难了吗?”儿子抬起头来看了看他,一言不发。诺伯特此时满脸通红,天气不热却满头大汗,他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儿子一定生病了。“诺伯特,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吗?”他问。“没有,我在想怎样解答这道题。”诺伯特回答道。“现在已经超过了学习时间,如果你认为太难就先休息一下吧,明天再来解决它。”他说道:“不,爸爸,再等一会儿。我好像马上就要找到答案了。请您再给我一点时间吧。”诺伯特说完后继续埋头思考。快要吃饭的时候,儿子的母亲有些按捺不住了,她对丈夫说:“你应该让儿子出来,那道题恐怕太难了,诺伯特的自尊心又强,可能是害怕做不出而难为情呢。你去劝劝他吧,不要让他累着了。”于是他又来到儿子身旁。“诺伯特,你已经尽力了。解不出来没有关系,这道题的确太难了。”威纳博士对儿子说:“不,爸爸,快要做出来了,”诺伯特说,“您不是告诉我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吗?我已经找到了解这道题的方法,就只差一点点。我想我马上就能完全解答它。”

儿子这样说,威纳博士只好和妻子待在门外耐心地等候。其实他们已经做好了儿子不能解出这道题的思想准备,只是觉得儿子既然有那份恒心就尽量支持他吧。

“爸爸,爸爸,”不久,他终于听到儿子兴奋的喊声。从儿子的声调父亲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不出所料,诺伯特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威纳博士看了他的答案,完全正确,并且他的解题思路巧妙之极,似乎还在标准解题方法之上。当威纳博士问他在解题过程中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诺伯特回答:“想到过,因为它确实太难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感到头疼,脑袋都要涨破了。我真想跑出去对你说做不出来了,但又想起妈妈的话: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非把它解答出来不可。”

通过这一次练习,诺伯特对“坚持就会成功”的道理有了更深的体会。

孩子的自尊心就像娇嫩的花朵

孩子毕竟是孩子,判断及处理事情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习惯。父母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不能把孩子的“恶习”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孩子的“恶习”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比如说孩子说的“我恨死你了”就和成人说的“我恨死你了”不是一个概念。

父母在面对孩子过失的时候,应该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考虑一下孩子说话、做事的动机,以免小题大做,弄假成真。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能树立起父母的权威,令孩子口服心服。威纳博士认为这种做法极端错误,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了。

在对儿子诺伯特的教育上,威纳博士从来不采取当众训斥的办法,因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基础上,否则,不但无法教育好孩子,反而还会使他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健康造成深刻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稍不留意就天折了,所以,无论是当面或者背后教育诺伯特,威纳博士都一再注意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他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求往往比成年人更强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自尊心被伤害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如果当着众人,特别是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会让孩子感到颜面尽失,羞愧难当。这样甚至会成为其他孩子羞辱他的把柄,他以后在伙伴面前就会抬不起头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以致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

所以,威纳博士一直强调,父母们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来看孩子,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用适当的方法去细心教导,不要蛮横地批评孩子。在对诺伯特的教育过程中,无论他做了好事或坏事,威纳博士都竭力做到心平气和,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他,因为教育孩子是个最需要耐心的工作。威纳博士特别看不起那些动不动就怒火冲天的父母。这些父母只能把孩子吓得六神无主和神经衰弱,表面上孩子看起来听话了,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用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过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当诺伯特做错事时,威纳博士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总是使用“不准这样”、“不要这样”、“不行”这些消极的、否定的词语来责怪孩子,因为这些语言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增加他的消极情绪。他总是用积极的、肯定性的语言给儿子明确的行为指导,这样做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很多父母认为,为了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要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大孩子有,小孩子也有。许多父母都不注意这一点,要么从不关心孩子有什么秘密,要么千方百计地窥探孩子的秘密。孩子虽然幼稚,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对此过多干涉,特别是对健康合理、无害的秘密。这样,哪怕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父母,与父母更加亲密。有了这种信任和亲密,孩子可能会主动把他们的心事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一味追问,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尊重、信任,就会感到自己没有地位,不免心灰意冷,对生活逐渐丧失积极性,甚至很早就会关闭自己心灵的大门。

当然,尊重孩子的秘密,并不等于对孩子不管不问,是健康的就应加以引导,不健康的则应在充分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去教导他。

在儿子犯错误时,威纳博士总是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他明白错在哪里,从不长篇大论或喋喋不休。他发现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长话短说、要求明确、大度和气往往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他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因为他认为体罚是一种粗暴的行为。而很多父母不仅责打孩子,还脱口而出一些非常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极端不良的影响。

我相信你能做好!

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威纳博士一直特别注重对孩子勇气的开发和培养,他认为,一定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会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但如果仅仅因为担心而牺牲孩子接受锻炼的机会,就难以培养孩子勇敢的精神,这样的父母,他们表面上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害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锻炼孩子的勇气,实际上是对父母自身勇气的一个考验。

诺伯特从小就明白勇气的价值。有一次,他和别的孩子一起伪游戏。手指不小心被同伴弄出了血,疼痛异常。但他强忍着眼泪,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和同伴们玩耍。后来,诺伯特告诉父亲,他不能让同伴看到他的软弱,因为一旦眼泪掉下来,同伴会瞧不起他,也许从此就不再和他一起玩了。

威纳博士一直注意对儿子勇气的培养,也非常欣赏那些力求让孩子变得勇敢的父母们。他说,在锻炼孩子勇气方面,英国人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在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孩子们提供进行探险活动的机会,以训练他们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在这里,孩子们每天一早就来到河边,由专门的人负责教他们游泳和划船。训练是艰苦而紧张的,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也有些人受伤。在激流中拼搏,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了划船等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出了勇敢的精神,同时也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道理。在英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某种技巧,而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勇敢精神,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在威纳博士看来,英国人的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某些在成年人看来是危险的、不适合孩子们做的事情,实际上孩子们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父母总是出于盲目的爱心或对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才阻止孩子去探索新的事物,剥夺了孩子锻炼自身的机会。威纳博士一直认为,受到过多呵护长大的孩子,缺乏勇气是必然的事情。

一个人是否具有勇气和自信心,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威纳博士时常对儿子说:“你能行!”这就是鼓励他要有充分的自信,让他有勇气去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在人面临困境的时候,自信心显得特别重要,这时一个人的勇气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从小,威纳博士和妻子就不会主动替儿子做事,哪怕是那些对他来说有些困难的事情。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从而增强他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从而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威纳博士对儿子的关心是非常有分寸的,他从不过分地呵护儿子,而是注重培养他在各方面的独立能力。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存在的,磕磕碰碰的事情总是不可避免。孩子们应该从小学会面对各种危险,因为成年后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面对和忍耐,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和勇敢的精神是为了他日后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治愈的,但受到伤害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永远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

父母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放心地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吧,让孩子时时刻刻地意识到“我能行”,才能够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不会做,所以事事代劳。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了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的自觉性。这样,父母们慢慢也忘记了“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磨簪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威纳博士在教育儿子时一直在努力避免这样一种先人为主的错误观念,他总是鼓励孩子主

相关热词搜索:早期教育 天才
上一篇:早期教育与天才(5)
下一篇:早期教育与天才(7)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