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运筹学与现代生活(2)
2010-10-08 19:37:5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特对时间归纳出如下定义:时间是在长与短,快与慢的相对统一中,由过去向未来运动着的物质存在。
第二节 时间的演变
时间是一个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古老的问题,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人类进入本世纪4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航天飞机等相继问世。这些现代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影响到了时间这个课题。人们普遍感觉到今天的时间已和过去的时间大不一样了,究竟哪些地方不一样呢?一言以蔽之,时间的节奏在加快,时间出现了增值效应,时间演变的总趋势正是如此。
首先、人们的时间观念由模糊到精确。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过极大的变化。早在太古时代,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以求得生存繁衍中,发现草木荣枯、生老病死与日出日落、月盈月亏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规律性联系。处在蒙昧时代的人类无法解释时,便将自然力赋以神的形象。后来,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由于农业生产上不违农时的需要,人们开始研究时间的规律和计量。由于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需要半年多的光景,农民们一般以年计算时间。生活在黑龙江边的居民,曾把大马哈鱼由海入江的周期定为1年,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美洲的印第安人则根据初雪的到来计年。那时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个圆形,时间的轮回观念占着统治地位。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给人类计量时间提供了原始的标准。人们开始形成了日和月的概念,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小的时间误差,在那时并不当一回事儿。
据说,在古罗马时代,由于掌管历法的祭司们不负责任,有时1年仅有355天,少掉了10天时间;有时把1年延长为377天,又多出了12天。有一次,他们居然把10月15日记为1月1日,外面还是金色的秋天,却让人们庆贺新年了。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间的线性观念逐渐代替了时间的轮回观念。特别是机械钟的发明,对人们时间观念的变革起了关键作用,关于时间的均匀性和连续性的概念逐步形成。圆环形变成了直线,过去、现在、未来都在一条线上,并且有着标准和精准的刻度,1天等于24小时,人们不仅用“天”计算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用“小时”计算时间。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年、月、日、小时已经难以反映某些变化,特别是本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航天飞机问世以来,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时空观的特点是:空间在不断贬值,时间在不断增值。人们开拓空间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而时间的限制却越来越大。时间的计量单位变得更小了,通常要用“分”、“秒”来计算。在1分钟里,飞机能飞行50多公里,导弹能飞越500多公里,大型电子计算机能运算数百亿次。工厂流水线上的生产定额规定到每分钟,军队发射火箭规定到几分几秒。时间的价值正以几何级率成倍增长,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也越来越精确。50年代末,原子钟应运而生,人们利用原子内部能级跃迁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波频率极为稳定的特性,建立起“原子时”的时间计量系统,可划分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等更小的计时单位,并在无线电、导航、导弹、人造卫星跟踪、宇航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氢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折算起来相当于300万年误差1秒钟。20世纪60年代末,射电天文学中激动人心的新发现——脉冲星,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重视。它是目前所知的最精确的“时钟”,它比原子钟还要精确5个数量级。
时间计量单位的精细化反映了人们时间观念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演变趋势。
其二、生物进化和科技进步的趋势由慢到快。
生物进化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如太古代持续了21亿年,元古代持续了18亿年,古生代持续了3.4亿年,中生代持续了1.63亿年,新生代开始到现在只有6700万年。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历程,新石器时代也经历了1万多年,铜器、铁器时代约3000年左右,而大机器工业时代只有200多年的时间,人类即将跨入信息时代。据社会学家的估计,今天的社会在3年内的变化,大体相当于本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3000年内的变化。目前,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约有500多万篇。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已由60年代的10%,上升为80年代的120%。如果把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总量计算为2倍,1900年增长到4倍,1950年增长到8倍,1960年增长到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由2倍上升到4倍花了150年,而由4倍上升到8倍只花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只用了10年时间。整个16世纪,世界上的新发明、新发现不过26项,17世纪则有106项,18世纪达到156项,19世纪则达到546项,而本世纪头50年就有961项。在尔后的10年里,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发现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同时新技术的老化周期愈来愈短,据统计,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工业技术,到今天已有30%过时,而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已达到50%。作为电子设备基础和心脏的电子器件,在短短的20年间,已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4代更新,技术上几乎每隔2年就有重大突破,各项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周期也大大缩短。
其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由低到高。
据专家们考证:原始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每万年提高1-2%;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每百年增长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不仅有蓝领工人,而且还有白领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时间的演变趋势——社会运动的时间节奏也在加快。现代的1台纺纱机1小时纺的纱,可超过古老纺纱车嗡嗡响3年的成效;拖拉机1人1机1天能完成牛拉犁耙几个月的工作量;乘超音速飞机数小时可以从东半球到西半球,而孔老二为了周游列国,竟耗去了大半生的时间;现在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比古代不知要高出多少倍。过去曾经有人这样描写农村:“懒洋洋的太阳、懒洋洋的村庄、懒洋洋的社员、懒洋洋的生活。时间在广阔天地之间糊里糊涂地混掉了……”如今,农民的时间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大批农民抓紧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转向二三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以湖北省荆州地区为例,1989年每个农村劳动力年创造农业总产值1283元,比40年前增长近2倍,每个工业劳动力1年创造工业总产值1.5万元,比40年前增长5倍多。
其四、社会生活领域向惜时省时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时间观念不断更新,人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为了解决时间紧缺的矛盾,干方百计节约时间。在社会生活中,懒散的四方步被紧张的快步所代替,费时的家务劳动被公共服务事业取代了不少,甚至人们说话的速度也在加快。据世界都市居民的步行速度的调查资料,最快的数日本大阪人,秒速1.6米,东京,长野次之,纽约居第四位。现代的日本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高速度,说话快的人大受欢迎,这种现代人的时间意识无疑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书名为《一分钟经理》,书中提倡,“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很受社会欢迎。在发达国家开会做报告,已经不再是以天、小时来计算,而是以分来计算的。在美国,学术发言一般只有15分钟,冗长、罗嗦的发言,是令人生厌的;看望亲友或周末找熟人聊天,一般都要经过电话预约,珍惜时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在文化生活方面,小品、微型小说受到欢迎,强烈快速的音乐舞蹈受到青睐,电视系列片以内容紧凑,情节起伏而赢得了观众。相反,古典戏曲可能是节奏过慢,而失去了部分青年观众。
在生活消费方面出现了方便化的趋势,速食品、快餐店、易拉罐头、饮料,无鞋带的皮鞋等随之应运而生。电冰箱、洗衣机、除尘器等家用电器之所以倍受喜爱,除了带来生活的舒适外,节省时间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之,时间的演变,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显示出节奏由慢变快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