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赫那拉,清朝慈禧太后,名叶赫那拉·杏贞,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她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无能、残暴的代表,是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叶赫那拉,出生于1835年11月29日,小名兰儿,满洲镶蓝旗人。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封兰贵人,3年后晋懿嫔。1856年(咸丰5年),生皇长子载淳,6年晋懿贵妃。在宫中地位仅次于孝贞皇后钮祜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政。咸丰帝病死后,6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
由于慈禧不满8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5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用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年,适逢慈禧60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挪用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故于“朝鲜事求速结”,支持李鸿章等对日采取妥协投降主张。
甲午战争失败后,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欲思振作,决心变法,改革政治。1898年6月发布“明定国事上谕”,实行变法。9月,叶赫那拉氏发动政变,扼杀新政,囚禁光绪帝于瀛台,开始复出训政。
1900年,8国联军入侵北京,叶赫那拉氏挟光绪出逃西安。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颁布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9月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2年回到北京。自此之后,叶赫那拉氏“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
叶赫那拉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8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作为一名中国封建史上为数不多的政治女性,叶赫那拉氏不失聪明与干练,在危急时刻曾尽力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虽不成功但在当时可称合理的反应。她曾经在1884年,马尾海战爆发后向法国宣战。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战。1900年6月21日,向8国联军宣战。她破除满汉界限,大力起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开办洋务运动,造就所谓“同治中兴”气象;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执政后期,发布新政诏书,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大量选派留学生,开始宪政改革等举措,是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破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慈禧执政48年中,应该说是很勤政的,即使在病中也坚持处理政务。在她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局面,掌握着最高统治权,国家没有出现地方割据的分裂局面。此外,她推动京剧艺术发展,建立北京动物园,都是不应被人遗忘的。
历史对叶赫那拉氏的负面评价远大于正面评价。叶赫那拉氏素来以残忍狡诈和对权力的执着而闻名。她先后起用湘军、淮军人物,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护其统治目的,并非自愿破除满汉界限。在以她为首的清政府,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她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处死原来控制政权的8位大臣中的3位。1881年,毒死同有训政权的太后慈安。1885年,在取得了对法的镇南关大捷后,仍然让清政府向法国屈膝求和,让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她正花费巨资,甚至不惜动用海军军费兴建北海公园、颐和园用以庆祝自己的60大寿,并留有名言“谁让我不高兴一阵子,我就让他不高兴一辈子”。她大兴土木,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个工程长达13年之久,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资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为清代最豪华独特的一座皇家陵寝,也为自己的陵寝乃至整个清东陵的被盗埋下了祸根。她彻底扼杀了戊戌变法,囚禁光绪。因为听信庆亲王等人编造的洋人要迫其退位的谣言,将义和团引入北京,失去控制,继而宣布向所有西方国家宣战,引发8国联军入侵的惨祸,中国的主权地位丧失殆尽,日本俄国自此可以在中国北方地区驻军,后患无穷。她杀害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宠妃珍妃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叶赫那拉在中南海仪鸾殿驾崩,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结束了对清朝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