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空之星 > 其他 > 列表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

2011-10-31 08:00:35 来源:搜集编写 作者:李遂霞 评论:0 点击:
张君秋,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张君秋,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张君秋,1920年10月14日出生于北京,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他自幼家贫,父亲滕联芳。张君秋很小就跟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14岁时拜李凌枫为师,专攻青衣
1935年,张君秋与雷喜福合作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以一出《女起解》唱红。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四小名旦”)。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
后来,张君秋拜王瑶卿为师,并得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阎岚秋朱桂芳等指导。早期演出剧目主要是《祭江》、《雷峰塔》、《玉堂春》、《春秋配》等青衣唱工戏。 1942年自组谦和社挑班。张君秋常与合作的演员有孟小冬、李多奎、王又宸谭富英马连良。张君秋与李多奎合作演出过《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孙尚香》、《金锁记》等剧目。1947年与马连良、俞振飞在香港演出数年。
1951年9月,中南文化部文艺处派人去香港接回马连良和张君秋,成立中南实验京剧团,附属于中南京剧工作团,在广州太平大戏院和武汉人民剧院演出。 19511028,张君秋返回北京,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组成北京京剧团,曾合作演出了《龙凤呈祥》、《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望江亭》、《西厢记》等剧目。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及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
1963年4月26日,张君秋参加北京京剧团赴香港演出,在香港60天,共演出49场,基本上达到全部客满。上演的剧目,以《赵氏孤儿》、《秦香莲》为最多,各演出9场;其次则为《碧波仙子》6场、《玉堂春》、《挑滑车》、《战马超》各5场。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张君秋备受迫害。1978年,张君秋复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京剧教学方面,广收海内外弟子。
1986年,应天津市政府领导之邀,张君秋主持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后接受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委托,担任《中国京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京剧艺术的流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有吴吟秋温如华李炳淑杨春霞薛亚萍董翠娜杨淑蕊王婉华雷英王蓉蓉张萍赵秀君等。
张君秋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90年被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和林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张君秋丽质天成,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其歌喉之佳,名列“四小名旦”之冠。他在演唱上的特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唱法上灵活多变;一是创制新腔。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无论在唱法上、创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为抒发角色感情的需要这一原则。因此,张君秋的演唱又具有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特点。张君秋是“四小名旦”中艺术生涯最长,成就最显著者。
1997年5月27日,京剧大师张君秋因病逝世。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