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545年3月8日生于首尔一个贫儒家庭。他自幼智慧超群,坚韧顽强。青少年时
代学业甚优,尤其爱读兵书,善于骑马射箭,精谙武功。
李舜臣32岁应科举武科中榜,担任小官,1586年官至造山浦万户,奉命镇守豆满江。后因功名卓著而遭谗言,被削职为卒。
1591年2月,李舜臣47岁那年被朝廷重新起用,出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水军将领的生涯。他把全部精力用于操练水兵,研制龟船。他写的《阵中吟》中,有“誓海鱼龙动,盟山草木知”的诗句,表达了他抗倭报国的决心与抱负。
1592年4月,日本出动了20多万军队,分陆、海两路大举入侵朝鲜,由于李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海防虚弱,致使日本水军长驱直入,突破李朝庆尚道与忠清道防线,攻占了首尔、开城,兵临平壤城下。腐败无能的李朝皇帝携带随从,仓惶北逃,后至义州避难。平壤城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李舜臣率领的水师于5月4日出击迎敌,于5月7日在玉浦前海同50艘舰艇组成的日寇水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击沉敌船26艘,歼敌多人,迫使其余敌船仓惶逃窜。这就是有名的玉浦海战。李舜臣乘胜追击,当日在永登浦前海,次日在固城附近,接连击溃敌船队。在6月2日至10日的唐浦海战中,又取得了击沉敌船72艘、歼敌多人的战果。
同年7月8日,李部水师在见乃梁同日本大型舰队遭遇。由于海域狭小,不便大战,李舜臣便诱敌出湾。在闲山岛前海,李师以“鹤翼阵”包围敌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海战。李师龟船喷射着猛烈的火舌冲入敌阵,李命令兵士“功勿动心,尽力杀贼,勿急于缴械”。在这场海战中取得了歼敌9000人,击毁、击沉敌舰49艘的辉煌战绩,给企图北侵之敌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闲山大捷”。这次大捷对朝鲜半岛的战局有很大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朝鲜军民抗日保国的斗志,大灭了侵朝日军嚣张的气焰。
不久,胆略过人,屡建奇功的李舜臣,被朝廷任命为三道水军统制使。
李舜臣的晋升,使爱国军民欢欣鼓舞,也引起以元均为首的议和派奸臣们的妒恨,他们以谎言恶语罗织罪名,对李将军进行恶毒的诬陷,将“初战夹攻,不合时宜”、“目中无人,欲称王于海上”等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李将军身上,日本侵略者也施用离间计,终使朝廷听信谗言,下今将李舜臣革职,押送京城。1597年2月26日,当李将军被押解赴京时,一直把他尊为父帅的当地爱国军民,无不痛心疾首。
元均诬告得逞,朝廷任命他接替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本是庆尚右道水军节度使,是一个胆小如鼠、治军无方、贪财丧义的酒色之徒,靠献媚取宠、诬害忠良而升官发财。日军入侵时,他携家脱逃,险些在战乱中丧生,因危难中搭乘李舜臣的舰船才侥幸活命。在李将军被革职后的1597年8月中旬,元均在漆川岛前海同日军作战时,因指挥不当吃了大败仗,他本人也把命送掉了。日军得知李舜臣被捕,乘机从云峰、庆州、密阳等地分3路向首尔发动猛攻。迫于当时形势,朝廷不得不匆匆释放李舜臣,官复原职,派往前线抗击日寇。
李舜臣被释放后,回到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南海水师大本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李舜臣决计重整水师,力挽狂澜。
1597年9月16日,一场海上恶战发生在鸣梁海峡。敌人出动了300多艘战船,来势汹汹。李舜臣一马当先,带领10余艘龟船,风驰电掣般的突入敌阵,奋勇作战。在快要涨潮时,李舜臣命令部下撤退。原来他派人在海湾中设置了绊船的钢丝,湍急的潮水冲击着敌舰,把它们一一挂到钢丝上,弄得人仰船翻。李舜臣在他乘坐的龟船上,把被俘的倭寇多次高高地吊在船杆上,斩首示众,使日军看了胆战心惊,纷纷缴械投降。据敌方发表的战报,鸣梁海战共击沉、击毁敌船30多艘,歼敌4000多名。人们爬上山顶,涌上岸边,为英勇水师所取得的辉煌胜利而欢呼。捷报传到朝廷,国王连连赞赏李舜臣的胆识和先见之明。
1598年11月,在同日寇的一次海战中,李舜臣发现日寇3将乘坐的指挥船楼船,就挽弓搭箭射去,一名敌将应声而倒。李舜臣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临终前,他对身旁的儿子和侄儿说:“战方急,慎勿言我死。”并让他们用防护牌遮住自己的身体,激励他们要更加勇猛地杀敌。这位英勇善战的海军名将就这样壮烈地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