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功网官方网站! 热烈欢迎读者注册会员并登录在线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物、时空之星、名门世家、成功规律、时间运筹、投资理财、童星闪闪、爱情婚姻、健康长寿、文学集粹、为成功人士立传、为普通家庭写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间运筹 > 时间运筹 > 列表

时间运筹学与现代生活(3)

2010-10-08 19:51: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大荣 评论:0 点击:
时间利用率是衡量时间利用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实际取得的成果与相应时间内现实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应该取得的成果的比值。

 

                        第三节  相对时间利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时间利用率,仅靠延长工作学习时间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十分重视增加单位时间的容量和效率,也就是注重相对时间利用。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要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1天24小时,1年365天的时间又不会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延长。因此,相对时间利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利用时间的主要方式,管理时间的最大目标也就是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相对时间利用的具体方法很多,运用比较普遍的有立体统筹,交叉轮作,按质用时,专心致志,讲究方法等。
     
1、立体统筹。
     
立体统筹是增加单位时间容量的重要方法,就好像盖楼房一样,本来只有100多平方米的地基,盖起楼房来,却可以占据几百平方米,甚至几千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这种方法运用到时间上就叫做立体统筹。例如:早晨可以边听广播边起床、穿衣、叠被、做早餐,掌握了立体统筹运用时间的技巧,就会大大地节省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效率。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年轻时,家务劳动很繁重,洗衣服、买菜、做饭,全都得自己动手。为了实现当作家的理想,她在厨房里干活时,每次都把纸和笔放在身旁,坚持手脑并用,一边干活一边构思,只要一腾出手来,就把想到的东西记在纸上,最终取得了成功。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不同行为表现是由脑的听觉区、视觉区、语言区等不同区域支配的,完全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使用不同的区域。古语说:“一心岂能二用”,用现代观点来衡量,是不够准确的,大脑不仅可以2用,甚至可以3用、4用。如果掌握了一心多用的方法,你的时间就会不知不觉的多了出来。
     
怎样才能进行时间立体统筹呢?除了要具有立体化安排时间的意识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分析事情相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对各项活动进行巧妙的安排。比如从下班回家到吃晚饭要做这样一些事情:1、开炉门(o、5分钟),2、淘米(3分钟),3、洗菜切肉(15分钟),4、烧饭(15分钟),5、烧菜(15分钟),6、烧开水(8分钟),7、打蛋准备烧汤(2分钟),8、烧汤(5分钟),整个过程耗时58.5分钟。如果运用立体统筹的方法,在烧饭的同时洗菜切肉,在烧开水的时候打蛋,就只要41.5分钟,同时在做上述工作时还可以听广播、听音乐、思考有待解决的问题。
     
利用潜意识也是立体统筹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在动手从事其他工作,或是睡眠时,出于潜意识的作用,头脑里突然浮现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或长期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这时应该及时记下来,以防止时过境迁。这种潜意识就像离了火的高压锅,虽然火已熄灭,饭还没有完全熟,但只要再闷上几分钟,以前对它的加热,就足以使锅内的饭完全做熟。有人把这种方法归纳为,一边动手,一边动脑,一边睡觉,一边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同时做多件事的潜能,如果能够充分地发掘出来,就一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益。 
      2、交叉轮作。
     
农民在实践中发现,一块土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明显地下降,因为同一种作物需要同一种养分。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人们便广泛采用交叉轮作的办法,如这个季节种豆子,下季种稻子,这样可以增强土地的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时间犹如一块等待人们耕耘的土地,把交叉轮作的栽培方法引用到时间管理上,同样能提高时间的使用率或时间的亩产量。这是因为人们如果长时间的持续同一个工作和学习内容,大脑皮质的某个部位长期得不到休息,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疲劳厌烦,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如果改变一下工作或学习内容,特别是转向其他形式的活动时,人体原来的兴奋灶就会抑制,同时出现新的兴奋区,使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调剂和恢复。如钻研文史哲劳累了,可以去做数理化习题或者上街购置生活必需品,从而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名人都曾采用这种方法。马克思总是在书桌上摆着几本内容不相同的书交叉阅读,有时疲倦了就演算数学题;列宁曾写信把自己“正确地分配学习时间,使学习内容多样化”的良方介绍给他的妹妹;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的,当他写作疲劳时,就拿出几本新杂志“随便翻翻”,这样便转移了注意力,使大脑得到了休息,同时又积累了新的知识。
      交叉轮作,转换工作学习内容是对时间的安排问题,完全应该根据个人的需要来处理,关键在于把握好转换的时机。特别要注意保障时间的相对完整性,交替的次数不可太多、太频繁,切忌将大段的时间分割成没有效率的“零头布”。
     
3、按质用时。
     
时间不仅具有数量,而且具有质量。比如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在历史评价的质量价值上,就要高于前一天或后一天。人的一生时间也存在质量差异,青春期是人生最为闪光的岁月。一年中,一天里的时间也存在质量上的差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包含着这层意思。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人们在一周的时间里,星期三这一天的工作状况最好,效率最高,出错最少,而星期一的效果最差,缺勤和工伤事故较多。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按质用时,重点是指一天中的时间差异及合理利用。
     
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人们的精神状况是不一样的,一般人的大脑皮质的机能状况于上午8时至中午12时,出现第一次能力高峰,然后其功能逐渐下降,到下午4时至6时,活动能力又上升,出现第二次能力高峰。所谓按质用时,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效时间,在思维能力、精力、体力等活动指标处于高潮的时候去从事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体力、脑力、精力状况较低的时间去从事一些较次要性的工作。当然,每个人的高效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上午精力充沛,有的人晚上精神焕发。按质用时必须体现出个性特色,别人的高效时间,不一定就是你的高效时间。鲁迅先生习惯于晚上挥笔写作,白天则会客看书;陈景润则惯于早上3点开始攻关;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经常通宵达旦的写作,他那面临塞纳河的窗户,由于常年在夜色中闪闪发光,被誉为塞纳河上的“灯塔”。这说明高效时间的统一标准和模式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并充分利用自己最显效率的时间。
     
国外许多“时间支配专家”认为:控制时效的秘诀就在于要用高质量的时间,去处理最重要、最复杂、最需要创造力的问题。而在低效时间去从事周期性、重复性的日常工作和家务琐事,或者进行调节生理、心理的文娱体育活动。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自己的“时间能源”,提高相对时间利用率。不注意这一点的人,就会把最有效率的时间切割成无用的或低能的碎片,也就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人的生命是有节律的,人们应当使自己的工作学习习惯与自己的生物节律保持一致。如果你在上午工作学习处于最好状况时,那就应该把重要的工作放到上午去完成,而不要把它拖到下午去做。值得注意的是:你独有的高效时间与利用方式在实践中一旦确立,就应该尽力做到制度化。否则,今日用高质时间去读书,明天则在相同时间睡大觉,然后又强迫自己在低质时间中再兴奋起来。长此以往,就会搅乱自己体内的生物钟,影响时间利用的效率。
     
4、专心致志。
     
 时间的集中,有量的集中和质的集中,而质的集中比量的集中更为重要。所谓质的集中,就是专心致志。在从事某项重要工作或学习时,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专心致志是提高相对时间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曾对他的学生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能不到者乎?”一个人在读书或工作时,如果注意力高度集中,书的内容和工作内容居于他的意识中心,兴奋区域高度兴奋,就会抑制各种外界干扰。古语说得好:“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注意力的聚焦所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点燃了科学史的引擎,又推动着事业的前进。科学家牛顿错把怀表当鸡蛋煮;黑格尔一次思考问题,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爱因斯坦看书入了迷,把一张价值1500美元的支票当书签丢掉了等名人轶事,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时间利用的高效率的典型。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但是,生活中可以使人感兴趣并分散精力的事情太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无意识地被外界所吸引而涣散自己的注意力。从主观上看,当人们持续工作学习,精力、体力下降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了对工作学习的兴趣,也容易分散注意力。还有一点就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干扰,如听觉上的噪音,视觉上的混乱,都会使人心猿意马,心志涣散。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呢?首先、要热爱所进行的工作或学习,也就是对自己要集中精力的事情抱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如果对所从事的事情毫无兴趣和一点不关心,即使你很想集中精神,也是无法全部集中起来的。与此相反,如果对某一活动很有兴趣,又充满信心,就会不断地加劲干,精神就能高度集中。其二、适当的休息,勿使身体和大脑过度疲劳也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当大脑或身体感到疲劳时,就应该停止手中的工作或学习,也可以转换工作或学习内容,达到恢复疲劳的目的。其三、严格限定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的完成期限,这可以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这种紧迫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没有结止日期的活动,就会为你分散精力的行为大开绿灯。此外,还要找到最适合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还可以求助于工具来达到你的目的。如使用纸和笔就是集中精力的好方法,因为把想法写在纸上时,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注意力最容易集中。你一旦掌握了使用笔和纸来凝聚精力的窍门以后,即使在嘈杂的环境当中,或者在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条件下,也能够专心致志的学习、思考或工作了。
      当然,日常生活中活动的内容很多,长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面是不可能的,有些活动本身可以平行进行,这就要求对注意力进行恰当地分配,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创造性的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当你掌握了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方法时,就能不断提高相对时间利用率。
      5、讲究方法。
      学习工作方法正确与否对于提高时间利用率是很重要的,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仁人智士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就是要把握好广博与精深的辩证统一。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工作、学习、创造如果不注重聚焦定向,朝纵深发展,就可能会把有限的精力白白耗费掉。宋代学者苏轼曾写道:“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对一个爱好广泛,却收获甚微的青年人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享有画诗书3绝美称的清人郑板桥,对读书方法也有独到的见解,在广博与精深的关系上,他不反对博,但更注重精,他认为“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乱麻”。主张“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无论是苏轼讲的“作一意求之”也好,还是法布尔说的像“凸透镜一样”,郑板桥说的“亦不必全也”也好,都是一个意思,即聚焦定向成才。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横观中外,纵观古今,有所作为者,大多数都是聚焦定向成才的。就拿法布尔来说,他观察昆虫的习性,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伏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了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看到他仍然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功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郑板桥作画50余年,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专画兰竹,终于成为擅画兰竹的高手。大量事实说明,窄化专业,纵向深入是提高时间利用率,求取最佳学习工作效果的金钥匙。
      与此同时,注重精深也不可轻视广博,没有一定的博,也不可能有很好的精。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博大与精深的有机统一。而猎取广博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快速阅读,又叫略读。略读与常规阅读在理解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略读要注意读文章的开头二段,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文章的概貌,略去文章中的赘述部分。一字一句,一字不漏,细嚼慢咽,反复吟咏的读书习惯,在精读范围内是可取的,但不能运用于快速略读。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更多的知识信息,必须一目十行的阅读,只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子,掌握中心大意即可。
      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必须经过训练,逐步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如阅读时口中念念有词,头部随着书中的文字左右移动,用手指指着阅读的字句,或在阅读时不时地回头重读刚刚读过的字句等。克服不良习惯,最好在阅读时找一个清静的环境,强迫自己快速阅读,规定自己读完一篇文章的时间,反复实践,养成习惯,阅读速度也就自然上去了。




 

成功网 2018 www.cgw1.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1007785号 友情链接: